启明新闻

启明观点 | 唐艳旻:4+7等组合拳政策、资本寒冬下,如何破冰?

2019/10/15 | 启明创投
日前,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E药经理人、H50承办的2019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近两年,国内整体经济环境较为艰难,内外部诸多不利因素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医疗领域,尤其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技术及医疗信息化依然是投融资领域的热门赛道。
 
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融资总额达825.85亿元人民币,增速高达78.64%;但2018年Q4医疗健康融资总额仅为75.99亿元,同比下滑48.53%。另外,整个医药企业平均融资时间从过往的3-6个月延长到9-12个月,见投资人平均数目从过往的10-30个左右增加50-100个,部分项目实际融资达成估值较创始人预期估值下降30%-50%左右。越来越多的医疗大健康创业公司,开始寻求专业的第三方来完成融资、并购整合、出售、许可与合作。
 
由专注于医疗大健康领域的精品投行——天超资本协办的“国内医疗行业投融资与合作开发专项研讨暨精品项目路演”邀请了一批大型制药企业BD、国内知名投资人以及创业家共同探讨如何走出“寒冬”。
 

唐艳旻

启明创投投资合伙人唐艳旻

 
在“资本寒冬未褪,如何破局?”圆桌上,启明创投投资合伙人唐艳旻与来自天超资本、国投创业、博远资本、联想之星、金浦健康基金的嘉宾展开讨论。
 
什么是优质的项目? 
 
启明创投唐艳旻认为,好项目大同小异,早期更看重技术本身,是否是颠覆性技术,而对于团队是否完整、有无管理经验关注则不多;到成长期或后期,最大的可能是投人。
 
资本寒冬下,对Biotech公司有什么建议? 
 
唐艳旻赞同资本寒冬下,创业要谨慎的观点。创立一家公司时,一定要事先想清楚自己的独特性在哪里,有哪些方面独具优势,是别人不具备或者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对于前两年完成融资的公司,如果现在又需要募资,难度会比较大,因为前两年资本市场给的估值太高了,现在有些企业的估值已经被腰斩。而且,即便创始人同意这个低估值,可能还会遇到老投资人的压力。即便是质地非常好的项目,募资周期也大大延长,因为现在投资公司的投资速度明显放慢了,建议创业者要审时度势,对融资的难度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创新药企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唐艳旻认为,现在是做创新药的黄金时间,以前1类新药从受理到取得临床批件,至少也要3年,现在注册环境和注册流程变得更加便利和灵活,跟欧美差距缩小,是非常好的时机;另外,现在推出了科创板和香港18A板块,其设立的标准比较容易达到。不过,她也提醒,“这两个板块都是新兴事物,究竟未来的走向怎么样?稳定性怎么样?还有待观察。”“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能看懂多少?对未来出现临床失败的容忍度有多大?这些都是不可预期的。另外,证监会内部的标准其实是相当严的,对于企业来说,卡着边界上市,可能性很小。” 所以,对于这种创新药企来说,通过上市融资,成本最低,也是最佳途径,如果能上一定要上。但也要做两手准备,不能奔着上市去,要练好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