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家就像一个泥水匠,和稀泥一样把各种人融合在一起,各种派别观点,不同人的性格。
你不能强求任何人,告诉任何人,你这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要靠自己去悟。”
编者按
梭罗在《瓦尔登湖》写:“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样地简单,也许我可以说,同样地纯洁无瑕。”
我们的故事发生在晓月农场,一个似乎同样有着瓦尔登湖般自然简单的地方。透过这个农场的二三事,足矣看出泰格医药创始人叶小平平常心的由来。药物创新,正是有了如生活日常般的真实外包服务,才不会变得虚无和空泛。自然而然,顺势而为的泰格如今把目光放在了国际市场。
记者:毛冬蕾
在上海和杭州之间的嘉兴,有一个“晓月农场”。驱车从浦东出发,上南浦大桥,直行到沪杭高速,往宁波方向开3公里,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余新出口后第一个红绿灯再左转入一条狭长的水泥路,但见路的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田野。不到一会儿,露出一排铁栅,晓月农场就映在眼前。
农场负责人储师傅戴眼镜,四十多岁,皮肤黝黑。2011年就想到做这件事,问了他的小学同学,泰格医药的董事长、总经理叶小平。叶小平让他选了这块地,投了资,租下来。
农场占地83亩,近入口处建了一栋主楼,其余的地用来种菜,种瓜,种葡萄,养鸡,养鸭,还有一个鱼塘。耗资1000万元的晓月农场,被打造成业内尽知的泰格医药乡村版的世外桃源。事实上,作为业绩快速增长临床CRO泰格的领头人,叶小平成名后,像储师傅这样跟随他的人不在少数。
晓月农场招待过不少业内显赫的人物,成为一些重要合作谈判的地点,更是泰格上海和杭州公司员工欢聚联谊的场所。
创业
7月的夏天,气温高达35摄氏度,农场里一片阳光、一缕杂草、一声犬吠、一群鸡鸭,都让人遐想联翩。在嘉兴,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水土环境,造就了富足而体面的民居生活,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泛溢着独特灵性的地域文化。
身为嘉兴人,15岁就考上大学的叶小平,如今在自己的家乡用心良苦的经营着晓月农场,让人多多少少可以体味到江南文人的雅致与奢华。而挂在鱼塘边泰格“一站式服务”的牌子则把人从遐想中拉回现实:泰格是参与国内本土创新药临床试验最多的CRO,外包服务主要包括临床试验、注册申报、生物统计三大块,其中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是临床CRO的主营核心业务。离农场十几分钟的车程之外,耸立着泰格占地18亩、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数据中心大楼。2014年4月26日,这个数据园区正式在嘉兴启用,叶小平希望将它建成中国最大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中心,逐步将上海美斯达迁移过来。
早上9点,叶小平吃过早餐,从上海发车来到农场。他身材修长,皮肤白皙,架一副金边眼镜,不留头发的原因不是刻意的造型,用他哥哥的话来说,“要考虑的事情太多”。最近叶小平脑子里想着这些事: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泰格的业务链要延伸到开发最后一个环节的GLP领域、刚刚收购韩国一家CRO公司的整合计划、亚太和欧美全球布局、更多的收购、未来移动医疗服务、如何用新技术手段提高人员产出,以及刚刚出台了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规定后,如何与CRO同行和药监部门交流,等等。
农场的主楼一个能容纳5、6个圆桌的大厅正在装修,叶小平边听装修师傅汇报,边伸手使劲按了按刚刚装好的屏风。早年在海外留学,后分别在西安杨森、施贵宝、上海罗氏等知名外企就职过的叶小平依然改不了浓重的嘉兴口音,加上语速极快,让初次接触他的外地人与他交流起来有点吃力。
来到洗手间,叶小平看了看泛黄的瓷砖,说:“厕所要重新装,中国人不讲究厕所,其实很重要,这是服务意识。”
现在的叶小平,几句话离不开“服务意识”,足以见到临床试验外包合同研究组织(CRO)的行业本质。当年从上海罗氏制药医学注册部只带走一名司机离职创业的举动,在那个CRO前景不明朗的年代,更多被看作是一个笑话。
说到叶小平与泰格,不得不提事业的最初发心者曹晓春。2002年,出生在浙江的曹晓春在34岁时,放弃了杭州九源基因工作,打算开一家CRO公司。曹晓春说,父亲在她年幼时经营过一些乡镇企业,受他的影响,曹晓春也总想做些属于自己的事。在一场学术会议上,她结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被她尊称为“叶博”的叶小平,共同创立泰格咨询。
甲方乙方 据叶小平当年在罗氏的同事、后加入泰格医药的医学总监施笑利回忆,叶小平在罗氏时就常常谈到创业,想自己做一家CRO公司。“但那个年代,所有好的项目制药外企都不会发给本土外包服务公司。”施笑利说。叶小平做惯了手握年研发预算达3000万元的甲方,施笑利根本不相信他会迈出这一步,对他的梦想一笑置之。
从甲方换到乙方,叶小平自言“受了不少气”,但自幼性格温和的他,从不让心中的不快停留的时间超过一个晚上,而把“受气”思维转化成“服务意识”的法宝令每一个泰格员工和他们的客户受益匪浅。他至今还记得泰格医药接到的第一个国际订单,瑞士Actelion公司一个肺动脉高压药,据叶小平回忆,这是国家药监部门历史上第一个批准的孤儿药,也是泰格从仿制药转做创新药临床的重要转折点。
吃过中饭,晓月农场来了东方花旗一行人。这是叶小平今天来农场的真正目的。今年7月10日,泰格医药以322.37亿韩币收购韩国最大CRO企业Dream CIS 98.14%股份。协助泰格完成此次跨境收购担任财务顾问的是东方花旗,该银行此前曾协助泰格收购美国方达医药。
向外走 对这宗被广泛分析师定义为“迈向国际,做亚太第一CRO”的韩国并购案,叶小平称等了这个机会很久。去年以来,泰格营业额达6亿元人民币,按照中国临床试验市场容量6亿-8亿美元的规模来看,泰格的市场份额已占12%-16%。受到行业区域性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政策影响,光靠国内市场不足以使泰格保持稳健发展,CRO覆盖韩国及亚太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遂成为新的竞争力。向外走,是叶小平不得不思考的重大课题。
“以前遇到韩国、中国台湾、大陆入组的区域性临床研究,对方听到我们还要外包给韩国CRO公司就不愿意合作了。”叶小平说,泰格的目标是接更多原研药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订单,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那才是大的业务和核心。”
自2012年8月17日,泰格医药登陆深圳创业板以来,泰格医药的出牌套路是收购兼并临床试验各个链条中最优质的资产。在一份泰格医药对外的宣传资料中,一共夹了12张子公司的介绍,包括方达医药、杭州思默、泰格湘雅、泰兰医药、英放生物和美斯达。如今频频到海外举牌,如何有效整合各个子公司,提高运作效益,为投资者所关注。对此,叶小平一贯以其推崇的最自然的渐进缓和方式应对大大小小公司的融合。此次收购韩国CRO,依然如此。
东方花旗一行人给泰格带来一份收购后整合计划。叶小平与他们就计划中提到的两个问题进行了30分钟的讨论,一是收购后内部架构整合,二是收购后的资本运作。
Dream CISC的主营业务为临床试验研究服务和EDC,也是韩国本土CRO公司中人员规模和销售规模最大的CRO公司。叶小平希望保留原有组织架构,尽量减少韩国公司的人员流失。该公司的创始人现已转为公司顾问,下面有两个人要选一个担任CEO,他们各有所长,到底用哪一个?最后,叶小平采用一种折中的做法,如果用前面这个人,后面这个人3年以后继任CEO。
为提高公司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东方花旗建议:对管理人员可采取期权激励或员工持股,与泰格开展人员交换培训。DREAM CIS员工性别女性占75%,她们大部分由护士转行从事CRO。
考虑到女性员工偏好具有跨国背景的CRO,叶小平决定,泰格作为具有全亚洲布局的公司,可建立员工互相派遣交换机制,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减少工资成本。计划每年派遣5名左右的人员,时间为1-2年,并开展每年10人次的海外交换。
宽容心 “我花大量的时间在考虑人方面的事。因为临床试验就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变数很多。”叶小平说 。而记者在与泰格高管交流时,说的最多的是叶小平知人善用的故事。谁都知道,叶小平雷打不动的用人原则,就是不开除员工。“给员工一个安全感”、“你要允许别人犯错误”、“我从来都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对人要有宽容心”是叶小平反复向公司中层经理交代的。
在我即将完成这篇访谈稿中,心中问自己,什么样的人值得浓墨重彩的去书写?显然叶小平是值得的。所有与他和曹晓春一同创业走到今天的同伴,都不否认跟对了人。在最后向自己的老板说一句话的时候,泰格的团队大多说:希望叶博保重身体。
我们的车离开晓月农场时,残阳如血。叶小平提早站在那道高约2米,长5米的铁栅边,双手推开大门,送我们回程。“彻底的服务意识”,这是我在挥别他时想到的。
对话
问:在采访您之前,泰格联合创始人曹晓春这样评价您:叶博对人充分信任、大度,结果导向,让人有充分发挥的机会,是这么多能人愿意跟着他的很重要原因。对于创业者,除了坚持,您认为泰格今天的成功有哪些因素?
叶小平:我和曹总原本只是想做一家小公司,泰格发展至今,我也很自豪。泰格的发展很自然而然,好像做着做着,不经意之间就做这么大了。当然责任也大了很多。
泰格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整体行业,没有国家新药研发鼓励创新的大环境,不会有临床试验CRO的蓬勃发展。如果我们还是做仿制药,也不会有大踏步发展,我本人也更喜欢做创新药。
第二,我认为我本人是学医学出身,之前有机会很早接触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管理,也有重要影响。临床试验外包服务是一个技术活儿,也是一种很累人的活儿。每一件事都是跟人打交道,在创业早期,不是一般的职业经理人可以驾驭的了。
第三,要发挥团队的能力,知人善用。我认为,一家企业真正的成功在于基业长青,创始人、一把手在不在的时候都能成功。我也一直在找这样的接班人,否则对我个人的依赖太大。
问:对于创业型的公司,再完善的制度也离不开核心创始人的鲜明个性,这种依赖也是正常的。现在泰格对您的依赖程度还大吗?
叶小平:现在对我的依赖还是很大的。昨天我在去飞机场的路上,大概一个小时,一个BD同事跟着去机场,我不是让他送我,而是利用这一个小时,把业务怎么做,跟他讲讲。很多事我直接指挥到一线。我就是这个性格,我认为重要的,就会“越权”指挥。前一段时间有一个项目没做好,我要跟客户解释。
问:为什么要如此亲历亲为?
叶小平:一个企业家就像一个泥水匠,和稀泥一样把各种人融合在一起,各种派别观点,不同人的性格,我和曹总就要把各种人聚合在一起。外面的人和内部的人有时候认为我像是一个不讲原则、不分好坏的老板,但从效果来看,这是最好的管理方式。你不能强求任何人,告诉任何人,你这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要靠自己去悟。
问:听说泰格从不开除一名员工?
叶小平:对的。其他事可以协商,开除员工的事情唯独不能讲。部门经理可以把不满意的员工交给我,调岗位,降薪降职。我希望感化别人,让这个员工自己去悟。西方社会关心就业率,而不关注赚多少钱,这个社会越来越物质化,压力越来越大,既然有缘来做我们的员工,只要不违法,我都不会以各种理由主动辞退一个人。这是老板的一个底线,如果你不能保护员工,你还开什么公司呢?公司的好坏不是靠裁掉一两个人就成功的,往往适得其反,员工更不会对你忠诚。这是我施的因,因此有我们人员很稳定这个果。有些人要么奋发向上,要么自动离职。
问:您有一个很独特的管理方式。比如,某个部门有问题,您会邀请其他的兄弟部门去看看,有什么改善地方?
叶小平:这是一种很巧妙迂回的做法,也常常需要悟性比较高的人才能意会得到。这样做有利于部门之间的沟通。我会利用各种机会交流,首先从老板开始就要制造各种交流的机会,比如晓月农场,也是我当初投资建农场的目的。
问:您现在的时间对外多还是对内多?
叶小平:对外多。我主要的任务是维护主要的客户,医学部的事务,我每天至少有30份邮件直接发到CRA级别。100个项目,任何一个PM在任何一个时间问我入组了多少例病人,我的脑子里的数字都清清楚楚。
问:这么多年您觉得自己有哪些变化?
叶小平:变得能说了点(笑)。我常提醒自己,不要以为公司大了你的能力就大了,这是假象,人还是以前的人。
问:您的投资理念是什么?泰格下面有覆盖全产业链的子公司,最近跟沃森生物、嘉和生物、先声药业等国内创新研发能力较强的新药研发类公司和平台建立伙伴关系。
叶小平:从横向来看,要把整个新药开发D这块覆盖,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近期要谈跟国家一些GLP实验室合作。从纵向看,走出亚洲,走向国际,把韩国作为一个窗口,逐步把棋子落到日本、亚太等地区。
投资是一件理智与情绪并用的事。我们做投资基本在投人,不需要有商业计划书,你的理念是什么,你想做什么,是不是认真想事情的人,我能很快判断。这不是盲目的,而是基于我看的项目多了,也跟各种有想法的人交流,早期我们也投资了深圳微芯。
问:泰格参与的APP小贝壳非常红火,您对互联网移动医疗怎么看?
叶小平:泰格在2014年底成立智慧医疗研究院,还组建成立了专门的移动医疗公司杭州望吉,在慢病管理系统我们会有一些动作。互联网移动医疗是大势所趋,要关注,要布局,要介入。
问:您如何看待业内同行和竞争?
叶小平:国内本土CRO如果要上市,我都会去帮他们讲课。跨国CRO很多规范的地方我们要学习,他们在中国的策略和价格一直在调整。本土CRO如果仅仅打价格战,我会去说一下他们。
问:根据泰格报表来看,数据和统计占泰格业务最大的收入和利润,未来这块还有哪些打算?如何提高医学部,监查部的业务能力?
叶小平:数据和统计并不是最大的收入来源,但在利润的贡献上高于其他部门。而临床医学部,由于试验周期长,一旦CRA出去跑中心,运营成本相对难控制一点。我们数据部门的人员效率很高,业务更多是国外的客户,工作效率也比国外CRO更高,这是他们辛苦努力的结果。对于医学部来讲,如何提高监查效率,采用新技术提高人员产出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问:未来泰格还有哪些收购?
叶小平:会留意GLP实验室,同时CMC那块我们也会看看印度公司。
问:最近国家出台一系列注册审批改革政策,这么多年来,以您的观察,您认为什么才是符合国内创新制药企业和CRO的利益?哪些科学的政策和逻辑是您向往和推崇的?您希望我们的药监主管部门做些什么?
叶小平:药监部门做了很多事,也有很多行业的人一直在为改善政策环境努力,可审批速度快不起来, 我想有更深层的原因,不能只看到人员缺、体制不健全这些表象。只能慢慢来吧,我们CRO行业首先规范好自己,再看看配合国家做些什么事情,比如这次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之后的国家飞行检查。
(感谢泰格医药团队对本文采访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