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一财经》和《第一财经周刊》共同主办的“2017年至2018年度中国创投机构排行榜”于今天下午在北京隆重揭晓。此次榜单评选出了中国本土前50家最优秀的风险投资机构,启明凭借过去年度出色的业绩和专业的投资表现荣登榜单第4位!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也应邀接受了《第一财经周刊》的专访,就募资、投资策略等话题做了精彩的分享。采访内容将发布于《第一财经周刊》第515期杂志上。
以下为此次榜单发布详情。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以“价值投资”策略闻名的传奇投资人查理·芒格曾提及“冲浪型公司”的理论——新兴行业中,先行公司就像第一个顺利冲上浪尖的冲浪者,如果能够停留在浪尖,优势就会维持很长时间;但如果没能冲上去,就会被海浪吞没。只要投资者能抓住一两次这样的好机会,就能赚上许许多多的钱。
而一旦去掉风险投资行业在外界想象中“点石成金”的那些光环,它的发展规律实际上同样符合这种“冲浪”的状态。推动或淹死投资人的,可能是一轮更大规模的发展浪潮,也可能是迅速消退的泡沫。他们希望能在浪尖上维持微妙的平衡,更要寻找穿透更多次浪潮周期的机会。
《第一财经周刊》自2009年起,就已开始观察中国风险投资生态,除了热闹的“风口”和光鲜的“项目”,谁能真正跨越经济周期起伏、具备如优质初创公司般的潜力,并在资金及服务层面持续加码中国市场,一直是我们的关注核心。
而在10年后,行业面对的已经是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以及资管新规落地、“新经济”模式崛起等一系列国内市场的变化,中国创投机构已处于更为复杂的竞争格局,底层资产、投资逻辑和创业生态都将因此受到深远影响。
2018年8月9日,《第一财经周刊》“2017年至2018年度中国创投机构排行榜”正式揭晓,中国本土当之无愧最优秀的50家风险投资机构在此集体亮相。
▲ 《第一财经周刊》“2017年至2018年度中国创投机构排行榜”Top 10
老牌机构表现稳健,新兴力量不断涌现
回看这份新鲜出炉的榜单,整个评选结果不仅确认了红杉中国、IDG资本等“超级机构”业已建立起的行业声誉,以及对于各领域创业项目的精密覆盖,启明创投、晨兴资本等经营多年的美元基金,也以多个维度上的均衡表现入选前10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批涌现于上一轮经济高点、带着重塑行业理想的新基金,在经历过3至5年的第一轮投资周期后,已经能交出一份不亚于老牌机构投资回报率的业绩报表,并携带新一轮大额融资,重新奔向市场。
在《第一财经周刊》的这份榜单里,有6家成立时间不到5年的早期机构凭借突出的研究能力、项目眼光及退出表现入选了前20名,进一步充分证明了“研究驱动+长投资周期”的组合思路在早期和成长期投资中展现出的蓬勃生命力。
▲ 《第一财经周刊》“2017年至2018年度中国创投机构排行榜”Top 20
根据募资表现、退出表现、行业研究能力、投后服务声誉、明星投资项目等5个观察指标,《第一财经周刊》还针对本届榜单入围机构,综合评选出了5个“机构单项奖”以及5位“年度最佳年轻投资人”。
▲ 《第一财经周刊》“2017年至2018年度中国创投机构排行榜”机构单项奖名单
我们乐于见证有更多聪明的年轻人,愿意将自己的头几份工作经历贡献给最优秀的投资机构——在他们之中,不乏在30岁之前就投出过Grab、Unity、享物说、Keep、找钢网等超高估值公司,正在打破行业过去按资排辈的规律,以更快速度向上晋升的优秀投资人。
▲ 《第一财经周刊》“2017年至2018年度中国创投机构排行榜”最佳年轻投资人
“团队成长潜力”被纳入全新评判体系
2009年,《第一财经周刊》第一次聚焦那些在中国年轻一代创业浪潮中高歌猛进的风险投资机构,并基于“价值投资”的理念,在行业内提出了“能力附加值”的全新评判体系。
在2018年,围绕着“价值投资”和“成长性”的核心理念,我们大幅更新了研究方法,以投资机构日常管理中的“募”“投”“管”“退”四大要素,和团队成长潜力为评判标准,以求更贴近风险投资行业针对“好资产”的日常研究和判断标准。
▲ 五维模型图
针对对外募资能力、行业方向判断、投资项目业绩、回报浮盈情况、内部团队建设这5个风投机构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议题,以及总计超过30个细分项目的能力调查,我们设计了“定量数据”与“定性访谈评议”相结合的评选模式。
我们的参评基础,来自各家机构提供的日常运营数据;作为独家数据合作伙伴,投资中国数据库CVSource在今年也从募资及退出这两个重要维度上,提供了覆盖20家投资机构的关键数据,增加了样本的可信度。
风险投资行业中有一个“关注‘S型曲线’中段”的说法,意思是既不在公司商业模式尚未定型的最早期介入,也不在只能获得稳健投资的末期介入,而是关注成长最快的发展中段。因此,部分专注天使投资的基金以及体量更大的PE机构未被纳入本次评选范围,主要讨论投资机构在A轮至C轮项目上的表现。
选择在2018年年中发布这份榜单,也让我们在感受到机构融资压力、创业风口渐弱等新一轮“资本寒冬”的征兆时,有了进一步补全相关数据的机会——投资机构2017年全年及2018年度上半年的业绩,分别按70%和30%的比例被计入评选。
每个单项维度的业绩数据,会按正态分布原则被转化为最高6分、最低1分的标准分。募资、团队、投资项目、机构业绩及退出表现5个维度的分数权重均为20%,再经历加分环节后,最终获得机构总分。
对于单项能力突出的机构,结合定性访谈环节的信息再确认过程,《第一财经周刊》会不吝给在总分之外,额外给出最多25%的加分。在过去几周,我们因此收获了近30家机构合伙人的当面或书面访谈,使得顶级投资机构、投资人追逐“价值红利”的共同潜质,能够被进一步展现出来。
对于今年的投资市场,他们也有很多话要讲。我们就从史上最严厉的“资管新规”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压力说起——
“曾经很热闹”的钱消失了
2018年4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发布。而它对于风险投资在募资环节所形成的深远影响,早从去年11月监管机构发布相关“征求意见稿”时起,就已经在持续蔓延。
国家出台新规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金融市场减弱短期的盲目投机和资产泡沫,注重长期、真实的投资机会。然而被这个“资管新规”管起来的,实际包括了来自银行、信托、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多个领域总计约百万亿元量级的资金。按照“去杠杆”“降风险”“规范投资产品”的要求,以往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流向风险投资、寻求高额回报的钱,现在都要被逐渐圈回流通性较差、相对稳妥的金融产品内。
过去,来自这些传统金融机构渠道的资金,很容易就能以LP(注:有限合伙人,风投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的身份,进入到风投机构最关键的募资环节。所以现在许多资格老、规模大,但以人民币投资为主的基金,也难以断言能在这轮寒潮中独善其身。
“人民币基金的钱,都是从曾经很热闹的地方来的,比如说保险、政府、银行,这些都曾经是我们的LP。但是每隔两年,就得重新想一遍‘谁是我们的LP’这件事。”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他曾是小米科技、Face++等明星公司的早期投资人。
▲ 深创投、IDG资本、高榕资本、创新工场表现
相对于更有耐心、更成熟的美元基金,野蛮生长的人民币基金在面对资管新规这样的行业性紧缩时,也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访谈时,高榕资本、源码资本等基金表示,2017年至今在市场上融资并无困难,交割速度甚至远超预期;也有新基金表示,确实遇到了流动性问题,“人民币的二期基金只能融到2亿元、3亿元,5亿元在行业里都是大体量了。”
“人民币LP的钱紧缩了,这实际上会导致更多资金流向红杉、IDG这样的‘大白马’机构,去投资稳定的头部项目。上游的资金控制,也会导致下游的投资变得谨慎。相信到今年年底,这种状态就会慢慢传导到创业公司层面。”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
新基金步入成年礼
成立于2015年的辰海资本,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新基金。3位创始合伙人陈尘、王维玮和陈悦天,分别出自于景林资产、华映资本和创新工场这样的“老机构”。
科技部相关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一共冒出了超过862家新风投基金。其中像这样“单飞”成立新基金的资深投资人相当多。在《第一财经周刊》此次访谈的近20家机构中,包括IDG背景的峰瑞资本、云启资本、火山石资本,KPCB背景的创世伙伴,鼎晖背景的执一资本等数家机构,老机构与新机构之间的中高层人员流动近年也变得频繁起来。
不破不立。在创立新基金时,一批从业超过20年的投资人都曾想过,要从制度创新的层面,来刺激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实现进化。例如,在投资决策的环节,火山石资本与熊猫资本都引入了“银弹项目”的机制,以保证投资的“个性化”和“赌性”:对于几个合伙人内部存在争议、但主负责人极其想投资的项目,可以使用基金内划定出的一部分专项资金投资,无需形成内部统一意见;当这一被投项目达到足够的账面回报或现金退出时,才可恢复基金整体“银弹”的投资额度
。
▲ XVC、峰瑞资本、源码资本、元璟资本表现
在峰瑞资本2014年的成立发布会上,从IDG单飞创业的合伙人李丰也曾抛出过令人眼花缭乱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外部人员推荐项目并最终促成投资,也能分得项目的Carry(注:指投资退出后,GP团队能获得的资金回报);投委会内部年轻投资经理与合伙人一样,一人一票选项目;深度行业研究内部完全共享,并定期对外输出;建立自己的ERP系统,追踪团队贡献,也记录项目具体运营情况⋯⋯
“现在回头看,很多制度还是起到了作用。比如外部推荐可以分Carry,公布这个制度之后我们拿到的BP(注:Business Plan,创业公司为融资活动所写的商业计划书)多到看不过来。”李丰对《第一财经周刊》记者表示。
过去两年里,关于投后服务的探讨在这家新机构内部有过争论。而现在,李丰更讲究让投后团队熟悉企业,并从中发掘“交叉产生联系,甚至引入意想不到的外部资源”的机会。这一点实际上与以发起“企业家俱乐部”“中国火人节”等活动闻名的经纬中国,有着类似的内在逻辑。
风渐弱,不如制造风口
回看过去10年中国的创业浪潮,每一朵跃起的浪花都会卷起一个令人兴奋的“新词汇”——团购、跨境、O2O、出行、企业服务、直播、短视频、共享经济、知识付费、新零售、人工智能⋯⋯在早期投资机构中,这些概念被统称为“赛道”或是“风口”,很多时候也等同于被看好的潜在投资方向。
大众媒体深度参与了这些概念的制造与传播。位于这些“赛道”或是“风口”上的创业项目,很可能已经被投资机构研究、约谈、讨论、承认或是否认过无数轮。在机会较为明显的时候,像红杉中国、IDG这样的大型机构,甚至会出手将整个细分领域内的优质项目全部收入囊中。
然而在2017年,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高估值、高增长创业项目,突然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参见《第一财经周刊》第497期封面故事《寻找传说中的“流量洼地”》)。比如正处于舆论浪尖上的拼多多,从成立到上市不到3年,赴美上市时估值达到270亿美元,与老牌电商京东相差不多。早期就介入这一项目的高榕资本,从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超额回报。
▲ 经纬中国、达晨创投、晨兴资本、祥峰投资表现
这种“价值洼地”项目,对于大多数机构来说可遇不可求,相反,“制造风口”是更加简单易行的一种投资思路。
“过去我们看到的地图上都是空白的,抓住领头羊就保证能打赢。对于机构开疆拓土的阶段,这是很划算的投资。但现在的互联网创投领域整体是红海,只要出来一点点风口的势头,两三个月之后一定会有竞争者,机构就开始抢项目,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业壁垒,输掉的概率还是挺高的。”某双币风投基金的合伙人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
早期投资,投项目还是投人?
“早期投资找项目,就相当于用一个勺子在大海里舀水,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个无底洞。如果做好行业研究,就可以把大海缩小成公园里的一个湖的话,为什么不做呢?”XVC创始合伙人胡博予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
在中国的风投机构中,5至7年对于被投项目的发展管理,是一个普遍被重视的时间点——好的项目已经可以择机上市,或者尽早转售股份,以实现机构退出,取得现金回报。也正因此,不少研究驱动的风险投资机构,热衷于做5年左右跨度的中观经济和行业趋势研究,再以预测出的“行业终局”,倒推去找仍处于早期的创业项目。
“做行业研究的时候,我们比较热衷研究的几个问题是:为什么小公司会在某个市场里有机会?在什么阶段,投资机构有进入和退出的机会?在小公司的压力下,大公司又会怎么做?不同的细分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好在我们投资的经验够长,经历过很多次经济周期,这也能帮助我们掌握行业的发展轨迹。”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
▲ 纪源资本、辰海资本、蓝湖资本、云启创投表现
相比于研究公司与行业,另有一批投资人,更认同所谓“早期投资就是投人”的逻辑,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于优秀创业者的跟踪上。有机构曾经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基础,以盈利情况划定了一个列表,列表上的每个公司再圈定其300位核心员工,投资机构就负责跟踪这批人的动向。
在创业市场火热的那几年里,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大众点评等顶级互联网公司的中高层员工离职创业,在创意阶段账户中就能直接收到投资机构打款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但如果从风投机构这种精英模式的本质来说,不应该是这种类似扫街的做法,而是要对行业非常非常熟悉,对公司里面的人也特别熟悉才行。机制化地盯公司、盯人,实际上是做不到对行业的了解的。”邝子平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
IPO上市美梦将醒
随着A股IPO在2018年的缓慢提速,以及针对“新经济企业”的重点关注,部分以人民币为核心的投资机构,也开始调整对于被投企业的引导,甚至是自己的投资策略。
BAI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龙宇一度对A股市场充斥散户投资者和概念泡沫的状态抱持怀疑,甚至有点认同外界将部分国内上市公司的超高市盈率称为“市梦率”的说法。不管是从投资结构还是估值水平的层面,她都更倾向于更稳定、透明的美股市 场。
“我当然希望中国的消费者可以成为中国品牌的股东,然而我也希望这个市场不要这么零售而是更加理智,希望估值是合理的、可持续的,吞吐量变大,可以自由交易,不要波浪形上升,而是阶梯形上升。宏观环境确实可能会有影响,但上市通道一直都在。如今,很多企业家也意识到美股市场的稳定性,但我一直认为只要在美股市场不被低估,就不要贪心去冒在这边市场获得更多溢价和便宜的风险。”龙宇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
创业公司在成长中后期所面临的融资考验,会像一面镜子,直观呈现出风险投资机构的判断力。
▲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贝塔斯曼亚洲投资 基金、金沙江创投、联想创投集团表现
“2017年上半年股市上投资冲动很强,不管是私营企业、资管机构还是政府都比较乐观,甚至是亢奋。到了下半年,市场风向180度转弯,很多投资人和LP发现自己的锁定周期变长了,热情就消退了。先前投资的时候他们都说对企业有耐心,后来就会开始着急。这样的市场变化,正好可以把没有耐心的机构先筛出去。”蓝湖资本创始合伙人胡磊认为2017年对于分析投资机构的能力来说,其实是个很好的时间点。
谈到投资人的耐心与节奏感,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也分享过一段他的实战心得——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经常会出现估值连带关系。当二级市场特别火爆的时候,会带动一级市场投资价格上涨,使得一级市场创业项目估值偏高。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投资人此时应该降低投资节奏;当二级市场表现疲软的时候,此时创业项目估值也会大幅降低,这恰是一级市场的投资机遇。
“你是不是有经验、有纪律的投资人,就看你能不能在关键时刻刹住车。”
本次榜单的全部数据及深度特稿,将发布于《第一财经周刊》第515期杂志,数量有限,可以提前在“微信小店”预订。我们将于8月13日新刊上线时优先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