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稳字当头,基建投资提前发力,站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之上,新基建该向何处发力?投资“适度超前”如何把握?驱动转型,加“数”前进,哪些行业又将站上风口?
针对这些问题,在第一财经《头脑风暴》“拥抱数字经济新时代”系列首发的《新基建领跑2022》节目上,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作为受邀嘉宾,分享了他的看法。
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
新年伊始,全国多地打响2022年项目集中发布和开工的“发令枪”。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成为各方的重点投资领域。
当谈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时,叶冠泰表示非常认同新基建,也赞同对新基建进行适度超前投资。新基建依靠技术升级的底座,提供经济增长的基础。对于技术升级,最核心的还是要相信科技,科技本身是有逻辑性、有积累的,科技最底层的就是人才的积累。
叶冠泰说:“我在20年前就开始投芯片,中国芯片产业20年来最大的价值就是积累了大量的人才,而且这些人才还在不断积累中。”在5G领域,中国已经处于非常领先的地步;在AI领域计算算力方面,中国可能还不是最领先的,但是最核心的是要不断地去训练、培养人才。“打造新基建的核心就是要持续地打造人才,这样未来中国才会出现世界级的公司。”叶冠泰表示。
对于目前新基建投资是否存在不足的问题,叶冠泰认为,半导体行业有较大的周期性,经常会存在过剩或不足现象,这种周期性已经延续了至少30年,长期来看过剩问题都会被消化。
根据摩尔定律,在产能上,一个芯片能承载的元器件数量每18个月就会翻倍。元器件数量翻倍的时候就会出现过剩,因为一个芯片可以承载以前两个芯片做的事情,所以可能会让原本满产的厂,突然变成50%的产能,导致过剩。一般过剩会带来价格的下降,价格下降会引导更多的应用产生,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新。
科技是有规律的,科技创新是全球性的规律。当下正在发展的不管是5G、大数据、AI还是半导体,也是随着全世界的规律在往前走。中国在这些领域还没有成为全世界第一的时候,只要在国家能够承受的财务能力范围内,是可以继续往前投资的。
同时叶冠泰也指出,国家大基金和社会资本必须携手助力中国打造新基建。
他认为,在半导体领域,有五六百种不同的细分领域技术,创业投资的确较早进入半导体领域进行布局,但只能选择几个领域进行投资,所以从覆盖面而言,单纯依靠社会资本来覆盖整个半导体产业,把行业的know-how(技术诀窍)积累起来是不够的。
叶冠泰还认为,在新基建的赋能之下,2022年SaaS(软件即服务)领域会蓬勃发展。
芯片像人的心脏,软件像人的血液,数据像空气,数据需要通过血管,由血液输送到心脏,然后再做加工。而一家企业如何上云呢?它需要通过使用软件提高各个部门的效率,把数据分析出来做决策。所以,实际上真正的赋能是由软件来提供的。世界上第二大市值的公司微软就是一家做软件的公司。
叶冠泰在软件领域投资已有近8年的时间,他观察到中国的软件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那些已经投资的软件公司每年都在翻倍增长,实实在在为千万个小公司赋能。
“在新基建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纵深,最开始大家关注到的是心脏,即芯片,但接下来无处不在的血液和血管的重要性也会凸显出来。”叶冠泰表示。
当被问及对于2022年发展的寄语时,叶冠泰提到了“向新恒新”,这也是启明创投第十三届CEO云端峰会的主题词。他表示,启明创投投资硬科技,会不断拥抱科技创新,“向新”就是往新这方面走,“恒新”更为关键,是能够不断且长期地一直往前走。
来源 |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