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交所上市新规推出三周年之际,香港交易所播客频道香港交易所会客厅(HKEXVoice)一连两集分享了香港新经济和医疗健康生态圈的最新发展。
在播客中,香港交易所市场发展科主管鲍海洁、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及香港交易所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梁颕宇展开对话。节目中,梁颕宇表达了对香港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看法,以及上市新规如何为该生态圈增添活力与多样性。
以下为节目对话实录:
视频来源于:香港交易所脈搏/HKEx Pulse
01/
医疗健康已成为中国核心创新产业
鲍海洁:欢迎来到第二集HKEXVoice,香港交易所于三年前(2018年4月)推出上市改革,以迎接更多新经济公司,包括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我们上周刚庆祝了上市新规三周年。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梁颕宇与我们分享上市改革如何为香港医疗健康的投资生态圈增添更多活力和多样性。
梁颕宇是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领导该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并已于4月加入了香港交易所(集团)的董事会。欢迎梁颕宇加入香港交易所的大家庭,也欢迎来到我们的播客频道,感谢你在百忙中抽空与我们分享交流。
梁颕宇:谢谢,很高兴来到这里。
鲍海洁:香港交易所三年前推出上市改革,新增章节首次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自此,我们留意到来自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司(包括生物科技公司)对于来港上市兴趣甚大,我们亦收到了相当多来自这些企业的IPO申请,同时亦有更多企业正在筹备上市当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在这段时间争相来港上市?对他们而言,香港有什么地方较其他市场更具吸引力?
梁颕宇:首先,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的医疗健康市场。其次,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社会对优质医疗服务和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第三,中国已成为向全球临床研究组织提供服务及销售医疗诊断设备和药物的主要地点。
此外,以2020年为例,风险资本或私募股权的集资规模已超过一万亿元,与2018及2019年的水平相当。当然最重要的是,医疗健康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的核心创新产业,并获得了政府和各行业的大力支持。因此我相信,随着中国的医疗健康体系、整个市场及相关企业的业务范围持续增长,医疗健康领域只会变得更为重要,而香港交易所将会是许多这些公司争相上市的首选市场。
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在过去15个月中,我们有16家投资企业进行了IPO(数据截至2021年4月)。香港交易所市场在各环境下,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且在这方面的发展只是刚刚开始。我们认为,香港交易所在未来的10至20年将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上市地。
鲍海洁:在过去几年,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也见证了许多科学上的突破。你认为,有哪些生物科技或医疗健康的细分行业将会因疫情而催生或有所增长?同时,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疗法和新医疗技术等,作为投资者,您如何看待这些新式企业?
梁颕宇:这令我回想到2003年出现非典型肺炎的时候。那时,中国还未有能力建立自己的诊断方法,更别说是药物和疫苗了。但至去年(2020年),仅我们投资的企业,在对抗新冠病毒一线的已有60多家,业务几乎遍及所有你能想到的医疗健康领域,包括疫苗和药物开发、呼吸机设备、诊断服务、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AI)扫瞄、AI药物研发等。因此,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在过去18年所取得的进展真是很惊人。
我在2002年从美国回到中国时,当时最大的医疗设备展览会上几乎所有参展商都在销售黑白超声波监控仪器,完全说不上是创新。从2006年起,开始有临床研究组织上市,甚至是从事非专利药和医疗设备诊断服务的企业。每次这些公司的上市,都标志着中国在医疗健康领域上达到一个细分行业的新里程碑。
由新冠疫情出现至今,我们确实看到在药物和疫苗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后,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新模式的采用—从mRNA到碱基编辑(Base Editing)、CRISPR技术,以至RNAi等等。整个行业都专注或再次专注于不同的范畴上,从肿瘤学到传染病以及其他治疗领域,包括AI药物研发。在设备和诊断上,大家正在尝试增加测试以提升其测试机制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此外,还有很多机器人技术、早期癌症筛查的深入研究,以及许多其他医疗技术,例如如何将IT与科技和医疗保健互相结合。当然,还有你提到的基因和细胞疗法,当我们要与罕见病搏斗,自然会有巨额投资在这些领域。总括而言,医疗健康领域在过去几年出现了新模式和新技术,绝对是令人兴奋的进程。我相信在未来5至10年,整个行业的发展将更加蓬勃。
鲍海洁:就刚才提及的科学技术新发展而言,你认为中国是否仍落后于其他地方,处于发展中的阶段?
梁颕宇:在个别领域上,中国是有所落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仍在引领着市场创新。但在AI、医疗健康方面,由于中国人口密度高,能够更快地搜集信息和数据,所以中国实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事实上,我记得两年前美国美敦力公司(世界最大医疗科技公司之一)的首席执行官到中国开设创新“加速器”时,我们进行了一对一的会谈。他当时说,在我们公司的投资组合中,有几家公司的产品比他们投资组合中的或在美国所见过的更为创新、先进。我们正在经历重大的变化—20年前的黑白超声仪只是个起点。如果我们回到同一个展览会上,所有你可以想像到的,或是在西方销售的产品,目前全部都可以在中国买到,这对于中国的病患者来说是好消息。
02/
香港是一个全球化的上市地
鲍海洁:这消息确实令人鼓舞!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速度的确惊人!其实,我们知道很多投资者,尤其是对医疗健康及生物科技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大众,对于评估这类公司的价值感到困难,纵使这并未有令他们打消投资此领域的念头。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您认为香港的医疗健康及生物科技市场是否已逐步发展成熟,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参与者?香港采用的估值方法,又与美国的相同吗?长远来看,一般投资者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风险管理?
梁颕宇:好问题!当香港三年前推出(上市改革)时,每个人都有很多疑问,包括香港没有合适的生态圈、没有合适的人才等等,但是我们在过去三年所经历的改变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起初,人们都质疑香港交易所是否能支撑行业的长远发展。很明显地,三年后的今天,香港的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产业确实在蓬勃发展,香港交易所亦成为了生物科技公司最期待和最重要的上市地之一。
刚开始时,我认为这个生态圈中并没有很多研究分析员、银行家等等。在这三年间,我们看到香港交易所的团队增添了很多非常有经验的人才,甚至还看到一些第三、第四代的银行家或是行业的研究分析员,已成为一些生科企业的首席财务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不少个人(零售)投资者都有在认真了解和认识这个产业。三年前的我总是告诉别人应该要认真阅读招股书,因为这是了解这个行业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当医疗健康领域中的每个细分行业都不尽相同时。
在香港,我们要求一家公司至少已进入第二期临床试验阶段才能申请上市。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家只会集中关注那些很大机会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相对于在美国,以我所知,去年在美国进行IPO的医疗健康企业中,有60%以上都只处于临床前阶段,故很难评估他们的价值或经营状况。
再来是关于这些公司的集资规模—香港的医疗健康公司的平均集资规模约为3.8亿美元,而美国去年则为2.22亿美元。我认为,能够在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均已进入较后期的发展阶段,某程度上也可让投资者更为放心。
过去三年,我们还看到有很多大型互惠基金和全球基金进入香港市场,并成为生物科技和医疗健康公司的基石投资者、主要投资者或长期投资的基石,因为他们确实看好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因此,我相信这些公司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当然,这些全球互惠基金和只作长线投资的医疗健康基金更能够从众多公司中挑选出较优质的生物科技和医疗健康公司,所以我认为,这些优质公司的表现,会继续跑赢同业。
鲍海洁:说到应用已有技术或知识去开拓新市场,与国际企业或机构的合作尤为重要。以你观察所得,在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领域是否有任何国际合作上的新趋势?尤其想知道你对于香港交易所逐渐成为国际生科企业的目标上市地有何看法?
梁颕宇:我们所投资的大部分公司,若他们拥有全球业务,他们都会选择与一些海外公司(如学术机构或企业等)合作。不过,在进行IPO和拣选上市地方面,考虑到美国上市规则的不确定性,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越来越多公司计划到香港上市,因为这里与他们的市场更接近,更容易让大众投资者积极参与有关投资。
更重要的是,沪深港通(计划)允许中国投资者参与投资以中国为主要市场的公司。如果这些公司在美国上市,很多美国零售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反而不认识这些公司,而且他们许多亦不知道如何评估中国市场。因此,对于许多中国公司来说,香港交易所是一个必然合适的上市地,尤其是那些追求走向国际市场的公司。
假如公司只考虑本地市场,他们可能会考虑到内地上市,但香港对他们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全球化的上市地。我们所投资的公司不时需要筹集美元资金,以便他们可以进行海外收购或国际试验。在这方面,香港交易所同样具备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