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新闻

巅峰对话:投资助力消费升级 推动消费新红利

2017/12/07 | 投中网

  

2017年11月27-28日,以“中国龙的全球化与产业升级”为主题,由投中信息、投中资本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投资年会并购峰会于北京举行。来自政府、学者、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券商、创业企业等多方代表,共同探讨中国崛起时代的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中的并购投资趋势和实现路径。

在《投资助力消费升级》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探索消费升级与投资相结合,推动消费新红利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以下为论坛实录,投中网编辑整理:

参会嘉宾:

投中资产董事总经理曹益堂;

金螳螂集团战略投资部总经理滕涛;

日播时尚董秘郑洪伟;

奥飞娱乐董秘王晶;

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

华映资本合伙人刘献民

曹益堂:各位下午好!我们本场论坛开始。我们知道消费现在是我们GDP增长的主要促进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增长达到了64.3%,消费在国民经济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消费也是跟在座的各位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每天都在消费,也希望每天消费方面能有所升级。今天在座的嘉宾有来自产业的、也有来自消费投资领域的著名投资公司,我们今天想就投资怎么来促进消费升级这个议题来进行探讨。首先请各位嘉宾来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就按照这个顺序来,先请金螳螂的滕涛来介绍一下自己。

滕涛: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是来自金螳螂集团的滕涛。金螳螂是一家装饰装修公司,应该说是国内行业中最大的龙头。金螳螂已经连续14年获得建筑装饰的百强第一,我们2006年上市,到现在已经11年多了,工装部分接近200亿的产值,同时我们有庞大的设计师队伍,我们有接近6000人室内设计师团队,也是国内最大的设计师事务所。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大的产业布局,就是我们自主切入了家装市场,为老百姓做装修。2015年12月第一家店开张到现在已经有了130多家家装门店。

郑洪伟:大家下午好,日播时尚是新的上市公司,今年5月份才上市,主要的业务是设计师品牌的女装产品。从上市以后,它正在打造一个时尚的集团,它希望能够在以服装、服饰和时尚消费品这个领域中打造一个个性化、差异化的高端时尚集团。

曹益堂:感谢郑总,郑总是老董秘,之前是森马服饰的董秘。接下来请奥飞娱乐的王总介绍一下他公司和自己。

王晶:奥飞娱乐应该很多朋友都不陌生,我是奥飞娱乐的董秘、副总王晶。大家最熟知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还有《超级VCR》、《十万个冷笑话》,其实奥飞娱乐是一个IP运营的公司,应该说是拥有非常多的儿童IP和成年人相关的IP。我们同时也是儿童产业的领先者,我们是中国最大的玩具公司和最大的动漫公司。我们公司的业务其实主要来说是IP+产业的结合,我们不断地创造很多动画形象,很多形象就成为了IP,我们又自己做一些产业,包括玩具、母婴用品和一些内容产业,有很多的合作伙伴跟我们进行产业变现,所以我们是一家IP+产业的消费类公司。我个人在奥飞娱乐担任董秘之前,是在广发证券资产管理,从事投资工作。所以也有比较多的关于二级市场和投资并购的一些经验,希望跟大家分享,谢谢。

曹益堂:谢谢王总,接下来请启明创投的合伙人黄佩华来介绍一下自己。

黄佩华:大家好,我是启明创投的合伙人黄佩华,我们是一家有美元,也有人民币的基金,大概管理6亿美金,我这边投过的项目包括摩拜单车、罗辑思维等等,所以一直在做互联网跟消费升级相关的领域的投资。

曹益堂:接下来请分享投资的合伙人崔总介绍一下自己。

崔欣欣:分享投资过去一直关注互联网相关的,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相关的消费的传统升级的项目,在过去两年里面我们大量投资了包括文化产业相关的,比如说凯叔讲故事,在消费品领域比如说伏牛堂,像一些小众的运动服装品牌。今年开始我们聚焦进一步缩小范围,在衣食住行这四个人类基本需求的居住这个领域会跟滕总金螳螂这边有很多可以交流的空间。

曹益堂:最后请华映资本的刘总介绍一下自己。

刘献民:我来自华映资本,华映资本在2009年开始在国内市场进行投资,主要是B轮,到现在为止管理的资金是50亿左右,已经到了第五期了,我们主要投资的领域大概是四个部分,文化娱乐是比较早期就开始在进行投资的这样一个垂直领域。另外除了文化娱乐以外,在消费、互联网金融以及企业服务,我们都有投资,这是我们四个最主要的领域。到现在为止投资的项目里面,大家也会有接触到,或者是使用过的一些产品,跟消费相关的,比如说火辣健身,跟消费服务相关的,有一些线下的演出的服务商,还有我们在文化娱乐领域投资比较多一些,更多的是阅读类的平台、漫画类的平台,另外我们可能比较多的也在整个的内容的生产团队里面的投资也比较多。在消费这个领域其实华映投资并不是历史那么长的领域,我们也在学习。谢谢。

曹益堂:非常感谢刘总。因为消费升级这个词无论在实业界还是投资圈越来越火,我们所在的公司,还是企业,还是自己本身都经历了消费升级,但是每个人对消费升级的理解、看法都不一样,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嘉宾来谈谈您是怎么来定义和理解消费升级的?

刘献民:我们的团队认为在消费升级这个领域,其实不是简简单单的追求占比或者个性化,在我看来消费升级的含义可能比较多一些,除了在交易端,或者说在市场上大家能够感受到的个性化的追求、品牌的提升,或者性价比的消费诉求外,还会有很多的在后端,就是技术驱动方面的,比如供应链的组织的技术,供应链的方式,金融工具的应用,还有比如说用户或者互联网端数据的应用。这样的一些技术或者说系统带来的服务的能力的提升,服务效率的提升,可能这在我们看来消费升级相对比较综合一些。谢谢。

崔欣欣:非常赞同刘总的观点,我觉得消费升级其实我们看从过去的消费内容,从无到有,从有要到更好,从更好到更个性化,其实伴随着这个过程永无止境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过程,其实伴随的是产业的升级,在衣食住行里头每一个产业的升级的过程。产业升级的过程其实我们看不同的行业,其实它发展的步骤或者节奏其实是并不平衡的,有些行业发展得比较前沿,也有一些行业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环节。所以我们其实在寻找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的这样一些机会。

曹益堂:因为消费是由各个产业组成所以消费升级必定跟每个产业密切结合起来。

黄佩华:我觉得消费升级我会看两个大方向,一个是当人均GDP到了某一个阶段,会不会引发消费的变化,比如我们看到GDP到一万左右,国外的案例是看到很多人会去在娱乐、在精神层面的消费会增加,比如说我们最近要投一家做线下演出的,因为看到这确实跟国外其实也是类似的,或者便利店,比如说GDP到八千到一万左右,便利店在日本、在台湾都经历过很快速的成长阶段,所以我们觉得中国也是会走类似的轨迹。另外就是看年轻人的消费,比如说现在00后、95后,他们跟前面的80后都是不太一样的,他们可能更注重体验,而不是注重这么多物质的东西,比如说服装,他们也会消费服装品牌,后面代表的是什么?是不是一种文化,比如我们最近在看一些潮牌,因为最近《中国有嘻哈》带动的街头文化,我们觉得这个可能会是比衣服本身还要重要。

曹益堂:的确是,因为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消费升级其实跟GDP的增长是息息相关的,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住房、旅游、文化、汽车会迎来一波增长。当人均GDP超过4000美金的时候,高端时尚、奢侈品、教育会迎来一轮新的增长。当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的时候大家更注重生活的时尚,消费会升级。中国基本上马上也会达到或者超过一万元,因为根据预测,2017年人均GDP达到9482美元,所以说我们离超过一万美元应该是非常非常快了。现在请奥飞娱乐王总怎么定义消费升级?

王晶:我个人对消费升级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需求和生活方式。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家庭的开支,很多人说没有什么变化,物价没怎么涨。但是发觉家庭的开支里面用于旅游、体检、教育和服务类的开支是大幅增长的,钱袋子从哪儿走,机遇很明显,这个跟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变化,我觉得未来有很多的机会。因为大家的钱袋子在不停地换。

第二,从技术的层面。现在智能手机,有滴滴,现在有无人售卖,有很多种方式,这些技术也会驱动消费方式的变化,使厂商可以很大很便捷地节约成本,也为消费者提供很大的成本,比如严选之类的。

第三,消费者对于品牌设计感和情感需求的支出,我觉得是未来有很大的一个需求。围绕这一块相关的消费升级还是有很大的机会。所以我是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消费升级的。

曹益堂:非常感谢。郑总。

郑洪伟: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以前我们做董秘出席的更多的是跟投资人的会议和来跟投资人解释我们的行业和我们的公司。我愿意从我的角度来说一下消费升级。我是做过三家上市公司的董秘,第一家是做服装辅料的,做拉链,全球第二大的企业。第二家是在森马服饰,当时是做休闲装和童装的产品,也是中国市值排在前便的领先的一个服饰集团。现在我在一家以设计创新和设计师品牌的一家服装类的上市公司,这十几年来一直都在企业,在企业的过程中,作为董秘也参与很多上市公司的投资和合作的事宜。消费升级我觉得我有一个感受,就是消费者的变化,如果归纳到服装这个产业上来说,实际上在全球它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优衣库服装的老板一直是日本的首富。像H&M这种大的服装公司的老板,实际上在全球来看,他们的市值和他们的身价都是排在很高的位置上。所以归纳到服装行业,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说,我们整个的消费升级实际上是一种变化,而且是消费者的变化。就像我在做第一家上市公司的时候我们做拉链,拉链为什么能够不断地发展?是因为全球的生产制造的供应链转移到中国,来推动这个企业的发展。后来我到了森马服饰去做休闲装和童装,我们也迎来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会,就是中国人开始要求更多的服装需求,我们叫需求推动。森马从1996年开始做这个产业,它目前已经做到了八千多个线下门店,它的每年利润可以做到15亿以上。我们觉得它实际上是中国人在需求推动、在供应不足中,从90年代开始,我觉得从90年代开始到2010年这么一个阶段,对服装来说,是中国人的需求推动造就了这些服装企业的发展。

反过来看,我现在到了新的上市公司,它是做个性化的设计师品牌或者说一个细分化的更高端的市场。我自己感受消费升级就是中国人的消费在不断地改变,从过去的没有到消费需求被基本满足,到现在是供应充分。作为服装企业来说,我们也会感觉到我们也挺困扰,就是我们现在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我们要跟全球的消费品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上竞争。我觉得从2010年以后,实际服装行业增长比较慢,实际上是受制于一个是竞争高度的充分,全球的力量进入中国,全球的品牌,第二个是中国消费者快速成熟和变化,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人,90后和00后,他们在消费的方式,移动互联网所代表的新的移动方式来改变,第三个,他们对产品有更加多的需求,从简单的一个品牌现在有更加个性化,更加情感化、更加系统化的消费,所以对我们企业来说,我们觉得在消费升级这么一个大的概念中,我们自己的感受,一方面觉得压力很大,一方面我们要跟全球最好的竞争对手、跨国公司来竞争中国的消费者。第二个我们觉得我们又面临巨大的机会,就是未来的消费跟现在的消费是跟过去完全不一样的,90后和00后他们对产品的需求是革命性的,他们对消费这些产品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品牌和现在的模式都将被颠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这些企业又会有很大的机会,这是我对消费升级的这么一个感受。实际上我觉得最核心的还是产品,就是你围绕你的消费目标人群提供他合适的产品,这个是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一个最核心的逻辑,这个是我对消费升级的理解。

曹益堂:消费者升级了,所以我们消费也要跟着升级,谢谢郑总,请滕总。

滕涛:我特别同意郑总关于产品的阐述。围绕我的产业对消费升级的理解和我们的切身感受,我们目前对C端共有三个产品,第一个是针对豪宅的叫作品宅,跟作品宅客户打交道过程中,他们就要问我们的设计师你知不知道意大利佛罗伦萨特别出名的小镇,如果知道我们就谈下去,不知道就算了。第二个是定制精装,这是批量做精装房,以前做精装修是千篇一律,选择并不多,现在精装修选择B2B2C的方式。还有就是最普世针对广大老百姓的装修连锁店。因为80年代房地产政策催生了装饰的一波大机会,从最初要住好,到后来希望这个地方比较大,后来对硬装产生一定的要求,然后是现在的软装,然后是卖得非常好的智能家具包,再就是研发的健康包,就是如何在深度净化跟优质睡眠方面提供优质的产品给我们的客户,这些是我作为一个装饰服务提供商所切身感受到的一个消费升级。谢谢。

曹益堂:因为刚才提到中国人已经到了取悦自己的阶段。其实家跟内衣差不多,我们不会轻易给别人看,我们现在对这个更加关注,就是我们取悦自己了。因为消费升级,升级必然有变化,有变化必然有挑战,也会有机遇。所以我想请各位结合自己所在的行业跟企业谈谈消费升级,从企业来说,跟投资者来说,给我们带来哪些挑战和哪些机遇?

滕涛:我先说挑战,第一个明显的挑战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个某种程度也是跟消费升级有一定的关系,大家更懒了,不愿意做辛苦的活,但是装修是非常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第二个是消费升级带来了大家对于个性化的要求,但是个性化跟标准化之间的平衡是我们做产业非常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要上规模就要标准化,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提供给消费者足够的可选项,又保证我们足够的利润,其实对我的产品研发跟供应链提出了很大很大的挑战。这个是我认为最大的两块挑战。

对于机会就不用说了,应该说我们从2015年12月开出第一家店到现在为止接近1300家,十年前不可想象,都是以马路游击队为主,大家其实对质量、对品质没有那么多的追求,两块瓷砖之间是不是贴得足够好其实大家是不管的,但是我们今天发现大家对品质要求非常非常高,这是第一个机会。第二个是品牌的认知,现在大家还是看牌子,尤其是二三线城市,他们选你就是因为你足够好,别人可以做得不好,你不可以,所以这既是挑战,又是压力,这是我一些感受。

曹益堂:非常感谢。郑总。

郑洪伟:现在消费升级对企业的压力、机会和挑战,我觉得消费者的变化是我们最大的挑战,比如说他们不到线下来了,他们减少了线下出现的购物的方式,他们在互联网上完成他们的生活、消费和体验,对我们传统的线下企业怎么办?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挑战,是模式的挑战和消费方式的挑战。

第二个是对产品的挑战,从产品端,如果从服装来说可能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他们要求更高的性价比,更高的品质和极致的性价比。第二个方向是他们要求更加细分化、差异化,反对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细分化的产品,我觉得这是两端。其实这两端对企业的要求都非常高,如果你要做极端的,极致性价比的业务,它一定是全球化的大企业。像小米、网易严选,或者说亚马逊,或者是阿迪、耐克,类似这样的企业在快速地切入这块市场的时候使得这个市场,还有像优衣库,使得极致性价比消费的竞争会局限在小部分企业手中。

第二个就是消费升级刚才我说的另外一端就是个性化、差异化,,就是它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来满足个性化的,比如说这个阶段中我们觉得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人的消费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对各项产品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这种要求是基于全球化的时尚的设计,所以这个一方面是挑战,一方面也是一个机会。比如说,作为设计师品牌,我们从事的不是刚才说的极致性价比的大规模业务,90后、00后他们在消费的差异化、细分化、个性化的这种需求,这个市场其实越来越大,以设计创业为核心的产品,不管从服装到生活日用品、家居和家具有斗争非常有很大的空间。作为我们这家公司,我们希望说通过投资和合作的形式来拓展在这种以设计创意为主题的生活方式和产品的领域,我也希望说有机会大家有好的项目也推荐给我们这样的上市公司,使得我们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来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来满足消费需求。

曹益堂:因为消费者变得越来越难伺候了,但是如果能够脱颖而出,能够做得更好,能够把消费者服务得更好我们就能脱颖而出,现在请奥飞娱乐的王总。

王晶:我谈一点关于对于消费升级在企业竞争这个层面的一些思考,我觉得有三点可以谈的。

第一点就是产品产品产品,实际上对消费者来说,企业最终还是提供的是一个产品,但是这个产品里面其实有两个极端,一个就是爆款,一个就是极度的个性化,而现在其实大家发现整个中国的消费品产能是超级过剩的,你上淘宝随便去看任何一个品类基本上都是超级过剩,所以其实现在就是大家一定要做差异化,但是差异化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说你的成本和如何做成爆款,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做消费品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去拥抱爆款,所以这是我们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思考,我们在儿童IP上就是坚定不移地做IP、做爆款。

第二个就是要考虑竞争对手,这里面消费品行业最需要考虑的竞争对手就是BAT、分享经济,不是分享投资,是共享经济,因为BAT要干的事情,如果你跟他,他干了你要干的事情,你就很惨很惨很惨,像服装行业其实可以,可以说是被阿里干倒了好多,但是反过来跟他结合,你能借到BAT的力量,借到互联网的力量,你又能有巨大的发展。我觉得其实在企业层面的组织结构方式的一种思考,不要以原来的企业的组织结构方式来思考企业了,要换一种思考模式来思考企业的发展模式。这是我说的关于竞争对手方面。

第三方面,消费品其实很大,大到汽车,小到猪肉,都是消费品。其实我们最看重什么呢?作为二级市场的小伙伴们,最喜欢看的就是品牌定价权,其实说实话,如果你还要花很大的流量去把客户揽过来,你要把定价又不高,你赚的是辛苦钱,没什么意思,你如果是有品牌,你就意味着你有很强的流量,你有很强的流量你就有很强的定价权。所以我们在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对消费品,消费品企业一定要树立很强的能力,而不是渠道的能力,我觉得爱慕,刚才加华的苏总说得还是非常不错,它的品牌还是非常不错的,这是我的三点感受。

曹益堂:现在听听看投资机构在消费升级角度来看,他们会有哪些挑战跟机遇。

黄佩华:消费品牌一般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不过很多时候品牌火起来也很快,投资人就会跑去投它,我们的时间不够长,没办法去观察它的生命力多强。比如最近有很多网红餐饮品牌,我们都比较谨慎,因为不知道它到底可以火多久,这是我觉得最大的挑战。

第二大的挑战,是刚才可能有的人也说到了,我觉得在中国渠道的费用其实是很高的。以前我们看线下的连锁店最大的一块成本就是租金,租金压力非常大,比国外的还要高。线上现在其实也是很类似。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关于淘品牌也在开线下店,就是因为他们付了淘宝各种各样的费用,发现还要交税的话,其实也不赚钱。所以就挺可怜的,为什么像马云喊出新零售?就是因为线上不容易做,线下其实也不容易。当然了,我觉得现在整个大环境也很考验公司,如果有好的公司跑出来还是蛮值得投资的。今年我投了阿芙精油,70%在线上,30%是线下,它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就是它除了在淘宝,借力淘宝的发展,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第二就是它现在也开在唯品会、京东其他的平台上,这些平台至少还有30%的增长。线下就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线下还要回归到你提供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体验还是很重要的一块,比如精油产品还是需要导购员跟你去解说,帮你去教你怎么用,体验一下,这样子的模式可能还是比较适合的。所以我是觉得,还是有一些好的公司可以投资,不过确实挑战还是不少。

曹益堂:崔总。

崔欣欣:刚才前面好几位嘉宾都提到个性化需求和标准化生产的矛盾。我们现在讨论消费升级,其实关注的是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的事,针对这样的一个主流消费群体,其实很多的行业无一例外的都会基于标准化、工业化的产能,整个产业链,包括供应链,它的基础一定是一个工业化的、标准化的生产过程。

如果我们再回到现在关注的居住领域,我们说装修这件事情,装修能看得见的最大的痛点就是在施工现场的问题,施工现场的非标准化的过程,以及所有的工艺依然停留在手工艺的层面,你要去让它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当然也可以,但是非常昂贵,并没有办法去满足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但是如果说我们通过技术,将整个系统的产业升级跟系统的变化,这时候整个装修行业就能够实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升级。

另外一个,其实有很多产品,它的个性化跟工业化边界其实是在不断地飘移的,比如手机,今天拿手机掏出来外表都不一样,但是你打开来以后,可能每个人里面装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跟装修也一样,我们硬装可以一样,甚至家具也可以一样,但是你的软装(窗帘、桌布)可以不一样,这就是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刘献民:刚才主持人问的问题是说消费升级对我们带来的挑战,还有机遇,作为投资机构,对我们来说挑战和机遇可能来自于消费者带来的变化,重新认识消费者,他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场景以及消费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满足。在现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上,我们会关注偏年轻的人群,他们对市场、对自己消费的重新的认识,这个人群的特点相对来说会和上一个时代,或者说前十年,或者前五年,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消费决策过程中非常理性,而且他们在追求着个性化,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处理的方式都和我们以前不一样。

另一方面就是对技术的认识、对原来的产业链组合的重新认识、对消费者的认识,这个可能对投资机构来说是新的挑战,因为这不仅仅涉及到对市场的观察、对用户的观察,还涉及对技术发展的重新的解构和重新的认识。

我们说挑战,其实这个东西同时也会带来发展的机遇,作为投资机构来说,消费升级这样一个大的范围,每一个环节都会带来新的投资的机会。

另外,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说,前几年大家很多时候关注的都是线上的东西,移动互联网的东西,在这样的一个市场里,线上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我们看到的很多企业家或者投资机构都强调线上的流量,但是我们觉得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通过内容抓住用户精神层面的消费来吸引他们的消费行为,或者说引导他们的消费行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获取用户的消费。

曹益堂:非常感谢刘总的分享,根据几位嘉宾的发言我们发现消费的人群发生变化了,消费的方式也在升级。我们的消费内容,包括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多提到了个性化,都发生了变化,都在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资本也不能缺席,所以,资本怎么通过大型的收购兼并或者是少数股权投资,甚至早期的VC和天使、PE阶段,资本怎么样来助力整个消费升级?怎么样通过,无论是企业内部的投资行为还是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来为消费升级添砖加瓦。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听听各位的看法。刘总作为投资机构,你会怎么样用你的投资行为来促进整个中国的,至少某个部分的消费升级?

刘献民:我觉得对投资机构来说,这个问题好像稍微简单一些,就是我们做好投资,我觉得其实本身就是能够帮助这个市场。给LP创造更大的价值的同时,这个价值的实现其实也是被投的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好的成功,或者获得市场的认可,自然就会产生这样一个巨大的价值。稍微细一点说可能就会是,比如我们更多地去帮助创业团队去了解市场,当然我们自己也是需要通过不断地跟创业团队交流,更多地去了解市场,了解用户和消费群体。另外,因为作为一个投资机构,尤其是像华映这样的机构,由于我们在企业服务、在文化、在互联网金融其实都有投资,其实在这个方面,不光针对消费领域,每一个投资的领域其实都可以结合起来,因为其实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最近比较关注的是消费环节或者消费场景的金融服务,另外对企业服务来说其实也是,就是通过投资,帮助企业来提供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技术或者说系统,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另外文化娱乐其实也是一个更好的满足用户精神层面消费的这样一个投资的领域。所以我们这四个领域其实相互之间都能够结合,而且最终其实在消费这个领域里面能够产生最实际的价值变现。所以如果从投资机构角度来说,我们帮助创业团队或者帮助在消费领域的创业团队,其实可以通过在金融领域的投资,通过在文化领域的投资,以及在企业服务领域的投资,来打通消费层面上的更深层次或者更综合的服务,帮助消费创业团队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曹益堂:谢谢刘总,我追问一句,你刚才说四个领域的投资,结合消费升级,什么样的企业是你最想去投资的?你刚才说的领域是行业,但是企业本身是什么类型的企业,有一些什么样的标准。

刘献民:就是针对消费这个领域。我们现在在看的仍然会是,在某些细分的品类,我们会看品牌,一些消费类的品牌,当然这个不是说所有的消费类的品牌,只是我们仍然在持续梳理,比如说在一些,在目前的市场上相对来说,某一个消费的层级缺失或者说会有空间的这样一些品类,比如说某个大的品牌在这个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对有限,或者说用户其实在重新认识消费需求的时候,对某些品牌的消费并不是说有那么强的忠诚度,在这样的一些品类我们认为会有新的品牌机会。但是同时在其他的并不是有特别强的品牌机会的领域我们会看渠道。

投后管理要跟进 倾听消费者声音

曹益堂:就是先看品牌,第二个看渠道。接下来请分享投资的崔总,崔总在消费品领域做了很多的投资,我现在请您谈谈,在你投的企业里面,有没有在投后管理方面,对他们在消费升级领域做一些指导或者做投后管理的跟进,这方面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经验?

崔欣欣:其实投后管理是我们这个行当里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发现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早期的创始人、早期阶段企业的创始人,其实你如果发现你很长时间没有跟他交流的话,你会突然发现他有很多想法是完全出乎你的意料。第二个,我觉得越来越聚焦在一个细分领域做投资,其实也跟这方面有关系,越是聚焦在细分领域的时候,你投资的所有企业,这些企业之间能够产生某种程度上的资源的共享或者分享。第二个,当我们投资的领域更聚焦以后,其实我也能够用更少的精力来实现对这一系列的相关企业的获取外界资源的对接的工作。包括比如说我们现在在投居住相关的创新企业的时候,其实我们非常紧密地去跟一些行业的联盟,以及这些行业里头的领先的企业们去帮助他们去探讨一些创新的问题,以及对接甚至包括供应链的问题,还有就是渠道共享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们在做这方面投资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曹益堂:非常感谢。接下来请黄佩华,启明创投发现很多优秀的企业,我们想让黄佩华帮我们分享一下,启明创投是通过什么样系统或者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发现这么多好的消费升级的企业?

黄佩华:我们不透露这个,开玩笑。我们怎么说呢?其实最重要我觉得还是听消费者的声音,所以我们最关心的还是尤其年轻的消费者,把他们变成主力消费人群,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所以我们会做很多的调研,我们会去大学生的调研,会让他们帮我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其实VC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些前瞻性,能够看到稍微比别人看早一点点,能够了解到市场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机会,这是我们最专心在做的。

曹益堂:要不我换一个问法吧,你最想投什么类型的企业?

黄佩华:肯定我们希望能够投到一些伟大的公司。

曹益堂:那是当然的。

黄佩华:其实我们一般比较喜欢投资平台型的公司,因为平台型的公司可以做到比较大,不过平台型的机会也不是特别多,所以我们也会看一些品牌、一些新的渠道等等,所以我觉得最后还是真正能够解决用户痛点,商业模式以及整个成本结构比较合理的,就是我们比较喜欢投资的。

通过金融工具来促进消费升级

曹益堂:OK,非常感谢。接下来请王晶王总,我们作为上市公司,其实我们能够运用的工具会更多,那么我们怎么样利用金融、资本工具为整个实业来做发展?这里面也可能会涉及到并购投资,也可能涉及到参股投资,我想了解一下奥飞娱乐在这个领域怎么样通过金融工具来促进消费升级?

王晶:好的。大家都知道奥飞娱乐是一个拥有很多IP的公司,我们的生意其实很简单,就是IP+产业,我们自己做一些产业,授权给别人做一些产业,我们拥有非常多的IP。我们目前来说最强的一个力量就是说我们的IP是非常稀缺的和独有的,我们会帮助客户提升他的品牌价值。所以说我们目前发展了两百多个授权的客户,这些客户都是消费品各行各业的(包括食品、饮料、牙膏、牙刷),有的是世界500强,有的是行业领先公司,有的是行业中等的初创的公司,现在还发展体验业态的授权商。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发现,其实我们每年从客户手里面收几百万,一年收了一个多亿,其实发现有些行业是可以自己收的,而不是去收很低的百分之几的授权金,我们现在进入小型儿童乐园和早教产品,我们其实也在探索平台来筛选投资的方式。刚刚曹总提到了金融工具的选择和参股,我觉得首先我们还是很看重行业的,因为行业这个东西是大的东西,它的行业有没有机会?比如说现在的儿童教育这一块我们认为机会还是很大的,因为目前来说家庭开支也好,“二孩”也好,这个需求非常大,教育的内容也非常多,有多种需求,比如学英语、学什么的,这个里面的这种市场空间也很大。所以说我们首先还是看行业。

第二个就是说选不同阶段的公司,有的公司可能治理结构还很弱,你需要导入很多东西,相对来说我们喜欢的是选一些跟我们能够很快帮他做结合的,他有一定的底子,我们很快地跟它做结合,导入我们的资源,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觉得选用什么金融工具、股和债都可以,最关键的是你把你的风险搞明白了之后,你的这些金融工具的应用会比现在更加明白。当然,更大一些的公司,当然是我们上市公司更看重的。但是目前来说也是全球化竞争,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面临的压力也很大,因为上市公司每年都要交表、要交利润,也是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因为一个资产进来了之后,它也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能够形成一个长期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投资方面更看重的是长期的战略性的价值,通过更多的发展,能把这个价值发展得更大,这是我们的一些投资分享,谢谢。

曹益堂:郑总分享一下在可公开的程度下,分享一下在森马做的一些相关的投资策略跟实践,以及未来日播在投资方面有哪些战略。

郑洪伟:我觉得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审核特点,实际上中国三千多家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过去模式的代表,这些上市公司的发展确实需要在一个消费升级或者是技术进步的背景下,通过投资和合作的方式来提升和改变自己。所以我觉得对上市公司来说,实际上我们有自己的困难,有自己的路径依赖,有自己过去的发展模式带来的一些包袱,也面临消费者的变化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另外我们也有优势,就是我们有一个资本市场,我们可以持续以低成本的资金,以中国的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不断地去融资,来发展我们的项目。比如我们有一些产业链的资源,我们在供应链、在渠道、在客户的协同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我觉得这是我们上市公司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当然,我们还面临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如果从消费来说。

我在几家上市公司的投资实际上都是围绕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需求和它自己的战略来开展新的投资,包括中早期的投资,它是要布局未来收购的标的或者对这个模式的探讨。第二个模式就是直接收购,就是以收购一些能够有持续的利润和一定的增长性的业绩来支撑它的成长。另外就是合资,我们跟一些机构或者是企业来合资,来拓展新的业务。所以说对上市公司来说,我觉得未来我们在上市公司的这种作为投资力量的角色会越来越重,因为我们有现实的压力,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是觉得这个市场不太透明,这些PE和VC机构是很好的合作者和接盘者,但是我们经常不太了解他们有哪些项目会跟我们对接,所以我觉得特别需要像投中这样的公司来建立起一个开放透明的平台,使大家能够更多地了解。

对日播时尚来说,我们的投资方向是围绕个性化、差异化的创业者,对我们来说,我们很难产生新的创意或者是新的力量、新的模式,所以我们就要投资外面的一些机构或者是创业者,不管是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我们都希望跟他们在时尚消费领域进行合作。谢谢。

根据自身资源结合企业需求为其赋能

曹益堂:非常感谢郑总,因为其实上市公司的投资是围绕着上市公司的战略发展的,作为我们投中应该要多跟上市公司沟通,了解上市公司的战略,这样才有更好的合作。现在市场上有一个赋能式投资,现在非常流行,我想问一下滕总,金螳螂作为400多亿市值的家装行业龙头企业,在这个行业里面,金螳螂是最有资源和实力来谈赋能式投资的,我想让滕总讲解讲解金螳螂将来在投资过程中怎么样跟被它收购的或者被它投资的企业进行赋能?

滕涛:金螳螂本身有一个比较大的体系,因为我之前也在其他金融机构,所以说我觉得这可能是实业投资跟金融机构投资比较大的一个区别,实业可以在投后管理上做一些具体的事情,现在集团整个营销体系大概有接近千人,遍布国内的一、二线城市,同时本身我们采购额每年大概在100亿左右,另外我们有比较强的设计师队伍。其实我的投资方向也是根据我的资源禀赋再结合我的需求来做的。比如看一些绿色建材类的公司,我们投资了一家可能是中国唯一能够跟消费者说达到零甲醛,胜过日本的建材公司,来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的需求。我们投资了一家轻资产运营类的公司,因为我们看好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二、三线城市对于现有的商业业态不满足,但是他们没有特别强的团队,这样的商管公司可以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支撑,我们跟这类公司之间都有大量的协同,不论是能力的输出,采购的输出,还是资本的输出都可以比较好地对他们提供一个支撑。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曹益堂:非常感谢滕总,现在请各位嘉宾用一句话总结投资如何助力消费升级。由于先从滕总开始。

滕涛:还是站在实业的角度,苦练内功、拥抱变化,不谈颠覆,抓住消费升级的大机遇。

郑洪伟:上市公司希望跟各种投资的力量一起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

曹益堂:合作共赢。

王晶:用好投资,把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能够提供给消费者,我觉得也是每一个投资人想做的事。谢谢。

黄佩华:我觉得创业者可以多考虑一下VC到底能够有多大的帮助,对你的品牌、你的业务。我觉得很多人会说VC太过逐利,会推着这个公司太快发展。可能还要回到公司本身的需要是什么,所以还是看创业者的一些想法。到底你这个品牌要往哪个方向,怎么发展。

曹益堂:投资者是过来帮忙的,创业者要有自己的主见。

崔欣欣:从需求端看是消费升级,但是从产业端看其实就是产业升级,其实过去这么多年来,每一个细分领域的每一次产业升级都孕育了一些崭新的品牌或者是巨大的强大的公司,这个对我们投资人来讲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就是投资产业升级,从而满足市场的消费升级的需求。

曹益堂:消费升级其实是跟我们的供给侧改革紧密关联的。现在请刘总。

刘献民:我们是投资机构,从我们角度来说,可能对创业者投资来说,还是希望能够真正理解用户的核心需求。从这个角度来创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作为投资机构会非常愿意和这样的创业团队一起共同往前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