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 News

许国栋:现代清道夫

24/01/2013 | 启明创投

中持环保是许国栋的第二次创业。

2008年,这一在环保领域深耕超过20年的老兵选择离开建工金源,带着团队重新开始做一件“持续长久、比较大的事情”。

许国栋是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化发展的最早践行者之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从北京建工学院辞职后创业,成为当年扎进商海洪流中的“92派”之一。许国栋一手创立的建工金源一度是国内最大的市政污水处理企业。

建工金源相当于环保行业中的“黄埔军校”,许国栋介绍,从建工金源出去的现在担任环保公司总经理的人不少于50人。

由于建工金源中两个大股东国有企业北京建工集团和外资企业美国金州集团开始同业竞争,两个股东都自己独立做环保项目。2008年,许国栋带着跟他共事超过十年的团队开始重新创业,创立中持环保。

许国栋的思路是,做一个平台,在平台上针对不同细分领域成立子公司。污水处理是中持团队过去十多年一直从事的领域,在此基础上,中持水务、中持绿色、北京建工环境修复公司、中持依迪亚环境研究所四个子公司成立。

四年过去了,中持环保已经有了超过4亿元的营收,业务布局分布在水务、污泥处理、土壤修复和环境安全,并获得红杉、启明、北极光超过3亿元的投资。与创业初仅几百万的营收相比,获得了上百倍的增 长。

许国栋寻找外部融资时,投资人对中持的追捧有多热呢?北极光创始人邓峰与许国栋同为清华校友,但由于北极光跟进稍晚,也没能投资中持水务。邓峰特意叮嘱许国栋,中持的下一个项目北极光一定要投资。后来北极光投资了做污泥和有机固废处理的中持绿色,北极光投资的前一年,中持绿色的营业收入仅300多万。

平台

在中持环保平台上,已经有三家子公司获得融资。红杉和启明投资了中持水务,北极光投资了中持绿色。与北京建工集团合资的北京建工环境修复公司,中持环保持股20%,获得红杉投资,正启动创业板上市流程。

在短短四年间发展如此之快,在于许国栋意识到商业的核心在于复制,即便是在细分领域差异如此巨大、区域性如此强的环保产业。

“商业的本质还是要追求复制,表面看环保产业特别复杂,重要的是用什么尺度看,尺度选对了也有规律。很重要的是找到要服务哪一类客户。”许国栋告诉《环球企业家》,八年前,许国栋团队就划分了70多项客户分类,找到同类诉求,便于商业模式的复制。

 

“不同的用户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诉求。商业最需要的是把握诉求的变化,找到最值得做的一大批同类的诉求。”许说。

目前中持环保市场定位于中小城市。目前中国中小城市数量超过2200个,经济总量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且“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许国栋团队过去十多年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经验和积累的资源,就复制到了后来做的污泥业务中。

中持绿色污泥处理的标杆项目是浙江宁海县污泥、粪便等有机废弃物集中处理工程。许国栋团队曾为宁海县政府做了多年的污水处理工程,2010年10月,宁海县政府开始考虑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曾向中持咨询过方案。最后宁海县政府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污泥处理工程商,最终中持绿色中标。如今,宁海县的污泥处理标杆项目为中持绿色带来更多的订单,现在中持绿色做了近20个污泥处理项目,大型项目就有6个。

中持绿色在污泥处理市场上的顺利推进,还依赖于拥有差异化的技术。

污泥是指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的“脱水污泥”近2200万吨,其中80%污泥未得到有效处理。污泥处理这一未来五年超过400亿的市场,有填埋、焚烧、堆肥等几种处理方式。许国栋认为,中国土地由于过度耕种正变得十分贫瘠,有机质应该尽量还向土壤。因此中持绿色选择的是厌氧消化方式来处理污泥,处理完后的干泥进行土地利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发电。目前,英国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66%通过厌氧消化处理。

中持绿色总经理助理张晓慧介绍,全国有超过50个污泥厌氧消化项目,其中1/3关停,1/3不稳定。这一在欧洲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原因在于,欧洲管道分流非常细,污泥中有机质的含量超过60%,因此沼气产量高。而中国污泥有机质含量仅为30%至40%,且细胞壁难破,导致沼气产量低。

中持绿色正采用分级分相厌氧消化技术和协同处理来解决这一问题。“分级分相”是指通过温度分级自然形成生物分相,不同微生物在各自最佳环境下生长。传统厌氧消化过程是单级的高温或中温。中持绿色采用的是高温(40至50摄氏度)和中温(35至38摄氏度)两级温度,高温适合水解酸化菌生长,利于细胞壁破壁,保证有机物的降解率。中温适合产甲烷菌生产,实现高效产乙酸和产甲烷。这一技术与传统的厌氧消化相比,沼气产量提高30%,消化时间缩短30%,有机物降解率超过45%。中持绿色的分级分相厌氧消化技术已经被科技部纳入“863”重点课题。

这一技术的差异化和高速的市场增长也使中持绿色获得北极光的青睐。“中持绿色团队的开拓能力很强,成长速度非常快。”北极光董事总经理杨磊解释投资中持绿色原因时说。

中持绿色正是中持环保平台下的典型案例,团队多年在环保领域中多年摸爬滚打经验使其了解中国市场的真实需求,研发出有针对性的技术,且早些年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使其快速拓展市场。

从1992年许国栋下海创立环保企业时开始,他一直相信的是以商业之道解决环境问题。许国栋认为,沿着城市发展需求的脉络,环保产业的发展有规律可循。首先是阻止污染物的排放,无论是排放到大气中还是水中。其次是环境的修复,把已经排放到水、土壤中的污染物提取出来。再是环境安全,针对一些排放量小的、难以排查的新兴污染物。中持环保的业务布局也是按照这个发展规律来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