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ming News

十面埋伏新药“极客”

12/12/2011 | 南都记者刘艳艳 实习生杜小英

摘要:2009年初时,国内市面上流行的是不同种类的仿生药,生物药非常少见,但就我们多年医药投资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度而言,无论国内外,生物药是一大趋势。于是,我们花了一段时间把国内能做生物药的企业名单列出来,大概只有5家,其中就有甘李药业。

投资现场女主角 “生物医药的早期项目就像去看一个婴儿有没有潜力成为美国的总统,太难了。” ———梁颖宇

 

 

“顺藤摸瓜”找甘李

2009年初时,国内市面上流行的是不同种类的仿生药,生物药非常少见,但就我们多年医药投资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度而言,无论国内外,生物药是一大趋势。于是,我们花了一段时间把国内能做生物药的企业名单列出来,大概只有5家,其中就有甘李药业。

甘李药业做的是胰岛素产品,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在中国,有数据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近10年翻了近两倍,达9.7%,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而甘李药业所处的细分市场很有针对性,启明对它的兴趣很大。

此前启明与很多药业公司的老板都熟悉,由他们牵线搭桥,我与甘李药业的创始人甘忠如认识了,他对生物药研发、生产、销售都有想法,也有融资需求,我们谈得很投机。虽然那时甘李药业规模不大,但我觉得,它不仅可以做国内市场,还可以做到国外,糖尿病在国外也是高发病种。

 除了对市场有信心,我觉得甘李药业的团队让人信任。在甘忠如身边,都是跟随他多年的团队,凝聚力很强。

启明投了甘李药业后,也为它做了很多服务。比如帮助它引进人才,在销售、生产、研发等,这两年推荐了很多人,最近还帮它引进了高级人员;介绍它与海外公司合作,在全球排名前十的跨国大药厂,我们介绍了9家给甘李药业;还有拓展海外市场时帮助完成本土药监局审批、临床试验等程序,而当有海外公司要找糖尿病方面的合作伙伴时,我们也力推甘李药业。

“全球化”医疗投资经

启明从2006年开始在医疗器械、药品、健康服务领域投资,目前投了超过16家企业,在此领域的国内同行里应该排在第二位,项目很多。

和投资消费、T M T、互联网等很不同,这行业对投资者专业性要求非常高。我本身是一名医药行业的创业者,曾创办了3家公司,其中两家获得了风投。启明的团队里,基本上都在是读医的或在医疗行业做了很久。据我所知,有的基金投了一些中药、中成药,虽然药品销售不错,但临床效果不够好,没有专业背景真的很难做。目前有很多基金转入PE、V C领域,但是具有医疗领域背景的基金不多,国内可能只有五六家。

总体来说,启明对医疗业的投资,最核心的考量是这家公司在某一领域的销售、研发能力,产品是否可以出口。

以启明2009年投资的南通联亚为例。在中国制造的处方药物价格相对便宜,但此前在海外市场却一直见不到。南通联亚做的就是让中国制造的处方药物走出国门,它有符合美国和欧洲要求的cG M P(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厂房,还向美国美国F D A申报了多个药物制剂产品,是美国FD A接受的第一家来自中国制药企业的成品药申请,是“国内转国外”。 还有泰格医药,它主要为客户提供药物临床试验服务、注册申报、技术转让等服务。在美国,从药品研发、临床试验到认证等过程,需要花费大约30亿美元,而泰格是国内临床试验服务做得最好的,成本控制好,很多海外新药把临床试验等业务都交给了它,业务属于“国外转国内”。

此外,在国内做得不错同时又有打入海外市场潜力的公司,启明也很青睐。瑞尔齿科、中信药业、生工生物等,都属于这个类型。

闯关要“技术派”

曾有人说,风投对生物医药喜欢“锦上添花”,投中后期项目,一般不愿意过多关注早期项目,因为看早期项目就像去看一个婴儿有没有潜力成为美国的总统,太难了。这话很有趣,却道出了一个事实,投早期生物医药对风投来说挑战很大。

比如,有的新药研发到动物临床要四五年,还要几年才能审批下来。在美国,有基金投了早期的药,到三期临床时都花了几个亿美元,还没达到临床要求,投资机构亏钱很多,种种如投资期长风险高等,导致风投不敢轻易投早期药品。

不过,启明也有投资过早期项目,成都奥泰医疗。当时投资时公司说一年内可研发出成药,后来两年半还没研发出来,管理层后来下了很大决心,最终半年后研发出来了,明年它就有机会到美国上市。

对想要致力于生物医药创业的人来说,专利技术无疑是核心,他们几乎都是博士、硕士等高层次的创业者,现在国内每年都有高层次的“海归”、优秀毕业生,人才资源素质很高,国家医改也推动生物药研发,大环境不错。而以我个人经历来说,国内医药业每隔两三年换代,从2003年至今更迭了两三代,我认为大约5年后,国内会出现能研发很好新药的创业新星。

采写:南都记者刘艳艳实习生杜小英

旁白

甘李药业,技术“极客”

它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规模不过数百人,成立不过13年,完全无法与诺和诺德、礼来以及赛诺菲安万特等医药大佬们抗衡。但它有一个杀手锏,使它有足够的底气与跨国巨头分庭抗礼。

这家公司是甘李药业,其杀手锏就是其自主研发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目前它是唯一能够生产第三代胰岛素的国内企业。

上世纪80年代,甘李药业创始人甘忠如赴美留学,回国便致力于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研究开发。1998年,他研制出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生产并销售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国家。

此后几年,甘忠如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支超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速秀霖”,在北京建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的现代化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