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ming News

启明说| 专访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静候科创板,企业级服务或迎来大机遇

05/12/2018 | 启明创投

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最好不要在资本寒冬中飞奔,只需跑得比别人快一点。 ”

对于创投圈而言,“钱荒”、“科创板”无疑是2018年圈内最火热的话题。记者发现,在资本寒冬下,近期企业级服务公司融资“火热”。针对行业情况,《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他表示,设立科创板并实行注册制政策,或将给企业级服务公司带来“春天”。

谨慎备战,静待科创板

2018年无疑是创投圈难熬的一年,但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政策被业内称为“福音”。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说:“资本寒冬下,我们应该谨慎备战,静待科创板。”

“创业不是百米赛,而是一场马拉松。一家好的公司会经历经济周期。而资本寒冬对优质的创业公司来说,其实是件好事情。”叶冠泰说。

公司在飞奔时是缺乏方向感的。因此,寒冬期间可以放慢节奏,不管是从建立制度,还是选人用人方面,其实都值得去思考,谨慎地去用钱,不过该用的地方还是要用。他建议,“最好不要在资本寒冬中飞奔,只需跑得比别人快一点。”

他认为,目前A股上市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有一定要求,而科创板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筛选出一批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为这些公司。这些企业将获得融资渠道,也不必为上市而远渡重洋。尤其是前期投入较大、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盈利的企业,例如企业级服务、科研技术类公司。

叶冠泰表示,非常期待科创板的推出,这也将利好投资机构。在基金“募投管退”四个环节中,股权退出作为基金收益重要的最后一环,却往往掣肘于一级市场的流动性,账面收益无法变现。尤其是“募资难”、“投资难”的2018年,“退出难”的声音也席卷整个创投圈。而科创板的设立,对于VC、PE投资机构来说,将增加一条快速的退出渠道。

看好高赋能企业服务项目

资本寒冬下,叶冠泰步履不停。近日他主导领投了喔趣科技,这是他今年投资的第4个项目:一家做人力资源SaaS软件 - 智能排班,考勤管理,薪酬发放的公司。此类垂直领域的企业级服务也是他一直关注的赛道之一。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盈利受到挤压。此外,随着新兴消费群体崛起,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倒逼企业“升级”发展。尤其是在新零售浪潮下,对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餐饮服务类企业而言,如何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喔趣科技为例,其商业价值在于解决餐饮、零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用人痛点”,助力“降本增效”。可为餐饮商户提供软件服务,通过实时销售数据,获取销售波峰波谷信息,为企业做出岗位安排决策,优化用人时效,甚至为商户提供人力资源。这样一来可以获取软件服务费,再者获得的实际数据又可以进一步积累沉淀产品。

事实上,企业级服务公司已持续走红多年。艾瑞报告显示,国内SaaS市场在2014年—2015年经历了短暂的爆发式增长,增速分别高达71.3%和65.4%。叶冠泰表示,过去餐饮垂直行业也出现许多SaaS软件公司,但大部分公司更多是提供基础工具的赋能,仅仅服务某个具体环节,跟餐饮管理融合不深入,在同质化竞争下很容易被替代。他看好的是,能够帮助商家做出决策,处于更高赋能阶段的企业级服务公司。

“除了对商业模式的考虑,”叶冠泰坦言,“我比较注重企业数据,喔趣科技2018年上半年的业绩是去年全年的3至4倍。此外,续费率在90%以上,这是吸引我的亮点之一。”

机遇的另一面是挑战。在叶冠泰看来,对于企业级服务领域发展而言,市场教育程度不高和行业竞争激烈是当前公司发展的主要困境。事实上,BAT等巨头早已纷纷布局该领域,以企业级SaaS细分领域而言,市场上阿里的钉钉应用、腾讯微信企业号已经形成了较大的领先优势。美团在今年也收购了餐饮SaaS服务商屏芯科技,深入餐饮赋能。

“美国企业级服务领域发展成熟。国家市场环境不同,中国不必为追赶而追赶,应该走自己的路。”叶冠泰补充道。

该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叶冠泰认为,企业级服务公司与AI不同,AI技术门槛比较高。而企业级服务公司的护城河是品牌+服务+数据的综合能力,三者相辅相成。

投资也需时机

叶冠泰于2014年加入启明创投。除了企业级服务,叶冠泰还关注了芯片、AI领域,这跟他前期的工作经历息息相关。他说:“我对科技研究感兴趣,技术层面上要做到精端,同时其背后的商业逻辑也很关键。”于是,他是从高科技公司转到投行,后又进入了投资行业。

此前科技研发的工作也为后期投资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表示,在投资有技术门槛的公司时,对项目判断会比较透彻,并且更有耐心。

此外,他也提及,看好格局大、有远见、有领导力的创业者。在他的投资名单上,有着途牛网、珠海炬力、澜起科技等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但他也有遗憾的项目,感慨投资其实也需要时代机遇。2006年,他曾投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小i机器人。当时国内对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接受度远不及如今,在2010年无奈宣布失败,如今人工智能概念火热,该项目沿用原名,再度面世,在市场获得了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