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ming News

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做AI先积累,算法再精确也需要硬件和数据的支撑

18/04/2018 | 猎云网

 

4月17日,以“进击•融合”为主题的《猎云网&AI星球2018年度人工智能产业峰会》在深圳大中华希尔顿酒店隆重召开。此次峰会由猎云网&AI星球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猎云财经、创头条、蜂巢协办。上百位人工智能行业顶级专家、知名投资人和精英创业者到场,与会共同交流现今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创新变革与机遇,旨在促进行业整体向前发展。峰会现场干货满满,座无虚席。

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在会上做了以《投资人看好AI智能,还是AI是一项黑科技》为主题的演讲。叶冠泰认为,所谓黑科技好像就是缺乏科学根据、反自然原理,根本就不是我们能做出来的东西。实际上不管是什么东西,从投资者来说还是希望在商业上落地,必须是能够消费的东西。

对于促使互联网兴起的高通这样的公司来说,该公司的芯片是支持整个智能手机的兴起。芯片业会先起来,手机业(终端)会再起来,最终起来的才是服务业。这个很容易理解。从黑科技赋能,它中间有一个生态链。不管是无人机的巡检还是飞控方面,芯片必须先成熟起来,芯片成熟起来之后才有能做的服务。所以不管是机器人还是自动驾驶的汽车,他们都需要更强大的积累。

叶冠泰总结道:因此,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投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赋能的行业和硬件技术,相对来说已经开始成熟,所以我们投资的会是在技术和商业上更加平衡的团队。算法再精确也需要硬件,且算法再精确更重要的还是数据。所以做智能驾驶的公司,刚开始投资的东西,可能并不是算法本身,而是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硬件。这些硬件从现在便可以开始投入。

在投资策略方面,叶冠泰表明:“我们最看重最优秀的团队,我们把自己定位为最优秀的团队服务的机构。”

以下为演讲实录,猎云网进行删改整理:

大家好!我是启明创投的叶冠泰。今天主持人给我的题目是说投资人更喜欢赋能而不是黑科技,老实说,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个题目。所以我改了一下,希望各位领导不要介意。我觉得现在这个题目比较有意思,今天大家聊了很多关于AI方面的东西,都聊得比较深,是非常新的东西。今天的Topic想讲得尽量浅一些,不管是什么样的技术,当你刚开始看到它的时候觉得非常难,实际上不管是什么东西,从投资者来说还是希望在商业上落地,必须是能够消费的东西,我们必须能赚钱。

我们现在聊什么是黑科技。启明创投最近投了B站,B站上市了,这家公司专门做黑科技的东西,黑科技对我们来说是二次元的内容。我本来不太了解黑科技,我查了一下,感觉这根本不是人类能创造的东西。这好像就是缺乏科学根据、反自然原理,根本就不是我们能做出来的东西。一方面讲得深不可测,另一方面只要是新的东西就是黑科技,不管是新硬件、新材料还是新什么东西。作为投资人,我要讲这个东西,我自己做了定义:它是具有颠覆性和创新性的,并且它是今天还没有足够商业化的东西,如果我从外面随便买一个东西就可以买到,还挺便宜,对我来说这不是黑科技。这是我的定义。另外它必须有自己的产品体系,对我来说这才是黑科技。

我用大家看得比较熟的Gartner科技成熟曲线来区分黑科技。不成熟、不商业化的东西有两个轴可以来做分割,一是时间轴,你可以看到这个图上有很多很多的技术。AI是很多技术中比较重要的,比如深度学习,它已经算是在最高点;在第一个曲线的最高点是深度学习,一般来说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你也可以看到,左边是深度强化学习,深度强化学习相对来说是更加早期的算法。我想要用这个图来说明,其实每个东西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黑科技,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随着技术的成熟,它就变成可以赋能的项目。所以当我投这个公司的时候,不是刚开始就是黑科技或者赋能,而是投资之后它发展成黑科技。

我想用这张图解释黑科技和赋能之间时间地点的差别。这是一个历史,是移动互联网的历史。这是美国的图(见PPT),讲的是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股票走势,比较有意思的是移动互联网大家都知道,在2016年之前差不多已经形成,那都是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

这个互联网第一波兴起的股票走势是像高通这样的公司,大家知道这个公司的芯片支持了整个智能手机的兴起。第二个兴起的是卖手机的群体,我在这里面没有放中国公司,但是你可以联想一下华为和小米。总的来说,芯片业会先起来,手机业(终端)会再起来,最终起来的才是服务业。这个很容易理解。从黑科技赋能,它中间有一个生态链。你永远会有时间轴或者生态链,生态连是需要时间养成的。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芯片公司,像寒武纪做得非常好。两三年前我见过寒武纪。我个人是做芯片设计起家的,我是芯片工程师,我第一份工作也是在硅谷做芯片。做芯片的东西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需要两三年时间芯片才会成熟。生态链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它不是智慧程度的东西。

赋能和黑科技,如果投赋能,我可能会在比较快的时间里面就实现商业价值,它所需要的技术或者生态链基本已经开始成型。可能我并不需要等一个芯片,等它两年之后才能做出来,才可以商用,现在就可以做。今天已经有很多公司展示了什么可以用,比如安防这个已经成熟的行业。智能猫眼、智能家用摄像头,是已经成型的行业,它的硬件是成型的,芯片也是成型的,只需要加成算法就可以做这样的东西。行为识别、公安的摄像头,刚才提到的不管是申请的1亿还是Face++,都是从这方面来的。中国公安对这方面的花费非常巨大,总所周知,中国在安防上面的花费比国防还要大,国家有这么大的支出,很容易追熟相关的行业。

至于图象识别,依托无人机的生态链,都开始越来越成熟。在这里面,你们可以看到已经成熟而且可以投资的领域。但是AI科技还需要3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我觉得很大的因素是这里面有很大部分硬件需要先成熟起来,比如芯片。不管是机器人还是自动驾驶的汽车,他们都需要更强大的积累。现在大家对于智能驾驶汽车的认识,不是像特斯拉已经在卖的L2,它只是辅助驾驶,并不是真的智能驾驶。真的智能驾驶是在2021年或者2022年,离今天有4年,从去年开始是5年,所以有比较长的积累,而且必须有特定的硬件。智能驾驶,刚开始投资的东西,可能并不是算法本身,可能投的是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硬件,这些硬件从现在可以开始投入。

投资AI黑科技,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赋能行业和硬件技术,相对来说已经开始成熟,所以我们投资的会是技术和商业更加平衡的团队。其实算法再精确还是需要硬件,还是需要数据。所以现在BAT的优势是数据实在是太多,初创企业的算法再厉害,还是缺乏数据。

我们在投资赋能的时候,如果你直接和BAT竞争,要比它的数据更多,这不现实。我们想的是什么场景里面它是足够强的,比如医疗领域。这可能是初创企业的机会。AI赋能,不需要找都是CMU、微软、百度这样的团队,我们只需要用优秀的行业算法结合数据和落地能力,就可以做得很好。如果我们投AI黑科技,其要在技术上有难点,我们能够攻克并且有把握生产该产品。此外,AI黑科技我们不可能都做了,还需要能力超强的世界级团队的支持。

我们最看重优秀的团队,我们自身的定位就是最优秀的团队服务机构。在赋能里面,我们希望赋能模式比较清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个领域投资了9家公司,有些大家已经提到过。在人工智能驾驶领域,我们投资了jingchi;人脸识别投资了Face++;机器人领域投资了优必选;语音识别投资了云知声;安全领域投资了长亭科技等等。 我自己觉得只要看对眼就投。此外,我们是还看长期的基金,且非常热爱新技术和AI的结合。

我们有11年历史的风投基金,目前为止融了40亿美金左右。今年上市的除了B2B,还有一个药业公司已经过会。我们投资的种类很多,不一一介绍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