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ming News

启明观点 | 启明创投黄佩华:直播电商是新零售的一环而非全部

25/05/2020 | 福布斯中国

编者按:直播带货的主角,从政府官员、主持人到明星、网红,日益多元化。各地农产品、日用消费品、服装、家电等等都成为带货的焦点。

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日前在福布斯中国撰文称,如火如荼的直播电商被称为是“新零售”。实际上,直播电商是新零售的一环,而非全部。

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

 

政府官员、主持人、明星、网红……纷纷在过去的五一假期“直播带货”,各地农产品、日用消费品、服装、家电等等都成为带货的焦点。
 
有专家预测商务部会同工信部、国家邮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举办的“双品网购节”叠加“五一”假日经济效应将使得疫情期间被抑制的消费进一步释放出来。
 
如火如荼的直播电商被称为是“新零售”。实际上,直播电商是新零售的一环,而非全部。
 
首先,我想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新零售。“新零售”是阿里巴巴的马云提出的概念,经常被提到的是“人、货、场”的重构。新零售被提倡的背景是线下零售遇到电商的冲击,线上电商增长放慢。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枯竭,获客成本上升很快。数字显示,2015年,大的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是156元。2016年,这个价格飙升至526元。大家开始在想如何把对方的流量“抓到自己的篮子里”。线上的电商玩家想抓线下80%的零售额,但想用新的方法来重构传统零售。
 
新零售的核心是以互联网视角去重构“人、货、场”,这包括零售业全链条的数字化。比如线下零售店以前不太注重客户信息,就连大品牌的连锁零售企业也并不了解他们的用户。传统品牌商更多是通过经销商去铺货,和消费者的距离更远。
 
但电商的玩家对客户都非常了解:不仅是客户的个人信息,还有他们的购物和行为轨迹(如商品的收藏、评论等)。这些数据可以让品牌和电商平台做更精准的营销和用户获取。
 
除了前端,我们也可以看到电商也会利用数据来做更好的商品筛选和供应链管理,甚至整个物流配送体系都可以被提升。比如电商可以通过用户把商品放入购物车的行为去预测商品几时会断货,而不需要等到用户进行购买就可以提前把商品的库存补足。
 
类似的行为在线下零售店比较难做到,但是也有像亚马逊的无人零售店“Go”在尝试通过多个摄像头去捕捉用户行为;盒马鲜生也是在做各种尝试,如何满足线上和线下的需求,如何在库存的深度和广度做平衡,如何抓到更多的消费场景(早市、夜市等)。
 
启明创投投资的叮咚买菜(前置仓模式)和十荟团(社区拼团)也是新零售的尝试:叮咚买菜在人口高密度的城市通过缩短用户和商品的距离来提供更加便捷的30分钟送达服务;十荟团通过团长来降低获客和履约成本,也通过预定来降低生鲜商品的损耗。
 
疫情期间,线下店长期关店使得很多创业企业出现业绩暴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我们投资的INXX(潮牌服装连锁品牌)、内外(内衣品牌)、阿芙精油等都在这期间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资源。比如阿芙精油线下门店的导购员加过了客户的微信,在微信群继续提供产品内容信息,协助用户通过小程序下单消费。这种私域流量的利用会变得更加重要。
 
也许有一天线下店扮演的更多会是类似广告展示的角色,让用户对品牌有了解也可以体验产品,而不是真正赚钱的渠道?
 
从用户角度,这次疫情的爆发使得大家更加注重健康安全问题,“无接触”成为常用的词汇。新零售的企业需要拥抱这种新常态,尤其是业务的线上化。零售业会变得无缝连接——用户可以在线上或线下,多渠道,多触点跟品牌互动。流量会变成更加去中心化,每个个人也可以是个导购的节点。消费场景也更加多元化,可以通过微信里搜索,通过加入朋友的社群,或者社区团长的推荐等。
 
品牌商需要回归零售的本质,做好产品的定位,抓住用户的心智,把新媒体带来的客户更及时和直接反馈转换成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这是国货品牌的好机会,新生代的消费者更加拥抱他们,新的媒体和渠道一体化可以让品牌快速崛起。
 
最后,我们也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趋势,就是有不少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出海。同时,中国的创业者们也想把一些成功的新零售或电商模式在东南亚或印度复制,如启明创投投资的Club factory,Akulaku等,都是中国创业者走出去的代表。

 

来源|福布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