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接受了《普华永道中国独角兽CEO调研2020》对顶级投资人的采访。该报告已于2月初重磅发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新经济增长潜力和前景的独特视角。启明创投微信公众号经授权转载该访谈全文,以飨读者。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在《普华永道中国独角兽CEO调研2020》对顶级投资人的采访中,分享了他对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研判。在行业热点上,邝子平就医疗健康、企业服务两大领域的机会进行了详细解析;新冠疫情发生、经贸格局变化和逆全球化态势,使得创业企业呈现出抓住数字化转型机会、聚焦国内等显著趋势,邝子平就医疗健康、企业服务、半导体等行业独角兽如何顺应这些趋势,加速其创新与业务发展进行了解读。
在邝子平看来,成就伟大企业,有两个关键因素,时间点和人。这其中,能力、胸怀、情怀是创始人的三大成功要素。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
今天科技投资正逢其时:1)市场需求足够大;2)决策权转移到中国。过去中国市场无法决定使用什么,现在这个决策权越来越取决于中国;3)地缘政治给了大家一个窗口期,未来几年要抓紧;4)人才的储备和发展已经做好充分准备;5)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创新中;6)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进一步推动了创新,营造了一个鼓励创新的大环境。
其中,软件、企业服务领域的春天已经到来,中国各行各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软件产业,这个领域蕴含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尤其是这次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催生了整个中国中小企业对数字化的巨大热情。
此外,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创业处在千载难逢好时机。用户端愿意尝试去用,资本端愿意提供资本,美国没有全面封锁,能用的芯片还可以继续用。中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科创板对半导体企业很友好,估值和总市值都高,给半导体赛道的创业带来一个很好的氛围。
——普华永道中国独角兽CEO调研2020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邝子平
普华永道:首先恭喜启明创投2020年有很多独角兽企业上市,其中包括多个科创板的上市。
邝子平:谢谢。对我们而言,2020年是一个较好的上市年。我们借了两股东风:一是科创板,一是香港市场对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开放。今年到目前(2020年11月)为止,11个启明创投投资的企业成功上市了。
01/
解析医疗健康与企业服务两大热门行业的机会
普华永道:医疗健康是启明创投专注的领域之一,您怎么看这个行业近年来的变化?
邝子平:2020年医疗健康领域出现了很多独角兽。一级市场的估值水平也受到了二级市场的影响。过去,投早期的医疗健康和生物医药企业,常见的风险是时间长,不确定性高,退出周期不能预期,因此我们要有耐心。现在,由于上市规则的改变,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不一定要等到企业真正有产品面世,使其反而成为我们投资板块里退出周期相对短的一类。二级市场规则的改变传导到一级市场,逻辑就变成了只要研发出几个比较好的产品,就有机会在科创板和港股上市,根据可比企业大致的估值水平倒算出比较合理的估值。因此,从整个市场来看,一方面价格、估值可能偏高,但另一较为积极的方面是推动了一大批生物医药领域有才华、有经验的精英,离开稳定的职位选择创业。
启明创投投资医疗健康领域的失败率极低。主要原因,一是我们的医疗健康投资团队非常优秀,二是投资比起美国更容易——美国医疗健康和生物医药领域,投资人看到的项目基本都是原创性的创新。
不过,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的创业者参照美国,做足进一步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所以在中国这类投资机会比美国投资原创性创新的成功率高。美元的LP(有限合伙人)会认为这个现象不符合规律,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怎么可能投资一个就有一个上市?在他们看来不可能,但事实的确如此。并不是单单因为中国企业家或者投资人特别优秀,而是因为我们现在发展的阶段不一样,这些初创企业的做法是看着灯塔走路。我相信,走着走着,就可以看到一片更广阔的海洋,那时就是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了。我相信医疗健康领域此后的发展之路仍然可以遵循这样的模式走。
普华永道:相较于生物医药企业更短的退出周期,企业服务类企业的培育仍需要耐心。根据2020年独角兽行业分布和投资热点,企业服务类独角兽的数量虽仍居第一,但从2019的23%下降到2020的18%。原因之一是2019/20年该赛道上市或并购退出项目较多,上市就相当于从独角兽行列“毕业”了,但企业服务业务的培育和企业新晋成为独角兽都需要时间,很多还是估值5到10亿美金的准独角兽。这是否和您的观察、研判一致?
邝子平:To B(企业服务)这个领域,从一个初创公司发展到独角兽的估值水准,确实需要一段比较漫长的时间,期间的里程碑是比较清晰、可衡量的。所以通常这些企业服务领域的公司都会比较稳步地去融资,其估值都是循序渐进地增长。如果和To C(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企业的估值增长比较,相去甚远。因为这些To C公司的业绩不是那么容易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就做出定量衡量,它很有可能估值很高,但收入较低;To B公司的业绩是很清晰的。举例而言,一个SaaS模式的软件企业,每年续费的收入占总收入多少,有多少客户量,都是可以计算的,因此估值水平就相对客观,这也是To B公司过去挤进独角兽行列较慢的原因之一。不过,最近这大半年情况也在发生改变,ToB领域的估值增长,也部分地向To C的估值增长靠近,尤其体现在半导体行业。
02/
数字化转型提速,企业服务前景广阔
普华永道:企业服务是启明创投专注的重点领域之一,您怎么看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欧美国家比,是否仍然存在较大的距离?成功的企业服务(To B)公司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建立竞争壁垒?
邝子平:可以说在企业服务领域还有很多触手可及的领域。很多基本服务,欧美国家已经做了多年,有很多成功案例。当中国企业越做越大,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竞争愈发激烈时,企业需要提高能效,对IT的需求也会更高。比如需要SaaS模式带来灵活用工软件,帮助提高排班能效。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是巨大的,美国的SaaS领域,可以分得很垂直,一个做会议室预定的软件就可以支撑一个大企业。因此我们相信,中国这么多灵活用工需求,企业服务也可以支持。
过去五六年,我们投资SaaS也一直在学习和感悟演变,结论是,企业的“竞争壁垒”跟以往相比不太一样。早年我们投一个软件企业,会看技术壁垒。其实SaaS企业绝大部分没有技术壁垒,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来自是否在早期切入细分行业。最早切入的肯定是ERP,再到切入一些垂直行业。比如,大家都想切入一些特别有付费意愿的行业,如建筑、房地产行业,事实上,这些领域的确有较多成功的SaaS公司出现。
能沉淀下来的企业,第一,要有不错的技术能力。做一个SaaS和做一个系统集成,给单个客户定制方案是非常不一样的。目前已经逐渐让SaaS的企业基本没有定制化,或“去定制化”。第二,综合能力上必须跟得上。例如对软件架构有前瞻性的设计能力,有销售和服务能力。
03/
聚焦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普华永道:您如何看半导体行业在“聚焦国内”大环境下的挑战和机遇?
邝子平:目前半导体产业需求特别强,近期是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创业的最好时机。中美双边关系上还有很大不确定性,有可能会导致美国限制中国半导体的发展。但是总体来说,美国还没有全面封锁,中国很多企业还是能够用到美国的芯片和美国的芯片技术;我们的芯片设计公司还是能用全球最流行的设计工具。但这个不确定性让很多芯片用户在用户端产生担忧,他们有非常强的意愿去尝试使用国产芯片。
用户端愿意尝试去用,资本端愿意提供资本,美国没有全面封锁,能用的芯片还可以继续用。中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科创板对半导体企业很友好,估值和总市值都高,给半导体赛道的创业带来一个很好的氛围,成就一个千载难逢的创业好机会。然而一旦没有不确定性了,半导体行业的日子其实会很难过。半导体是最没有国界的,一个产品的市场越大,成本就越低,因为主要来自研发成本。
不确定性消失,机会也会消失;完全限制则会断档,原因是中国的半导体行业短期内还不能追上美国。假如中美真的变成两个平行经济体,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将进入至暗的一天。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模糊的机会窗口,半导体企业要通过这一段时间抓紧再抓紧,把自身能力锻炼出来。抓住用户给予的尝试机会,做好产品、服务好用户,等到形势明朗时,我们的产品必须有全球竞争力,必须有这种自信拿着自己的产品准备进军美国市场。
我们需要这种自信,这种情怀,这种能力。
04/
能力、胸怀、情怀——伟大企业创始人的成功要素
普华永道:您1999年开始从事风险投资,目睹那么多创业企业的成功、中庸和失败,您认为成功、中庸和失败之间的距离是什么?偶然和必然的边界又在哪?
邝子平:我认为失败和成功不外乎归结到两个因素:时间点和人。在失败里,我们看到超过一半都是人为因素,譬如创始人心胸不够宽广,跟团队不断出现状况,或者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自我膨胀过快或者过度扩张,听不进其他意见、建议,造成资金链断裂等等。
特别成功的,最后仍然是这两个因素。一是必须能够抓住时机做企业。创业往往都是顺势而为,如果这个势能不在,再有本事最后都没办法。比如,在中国智能手机已经有了苹果的市场教育,安卓机的发展相对滞后。在这个情形下,有创业者就认识到大家对智能手机有诉求,移动网络、带宽等已经足够快,足够好,能够支撑很多很好的应用。因此,这个时间点,做出一个国产的、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手机)产品是有机会的。
二是人的因素。真正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创始人特质非常重要。特别伟大的和做得不错的企业之间,很大的区别就是创始人确实必须非常出类拔萃。他不但对所创立的领域、行业非常了解,同时他的领导才华,对团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也至关重要。虽然很多企业都有共同的创始人,但大家都很清晰地知道团队的精神领袖是谁。同时这个精神领袖要有足够的胸怀,能够把很多能力强的人持续地聚在一起发光发热。
还有一个叠加的因素,就是情怀。做投资经常会谈到创业者情怀,我的前辈也曾分享过。但长久以来我并未领会到情怀的意义。现在再看这些特别伟大的企业,当遇到障碍时,当有好几个决定需要定夺时,创业者需要不忘创立企业时的“初心”,否则在那时创业者会自乱阵脚,迷失方向。比如我们投资过的一个国内手机行业的领军品牌,最近刚刚达到上市以来最高市值。此前这个品牌的新品推出比较缓慢,同时在国内的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都已发力,也有其他品牌已经发展起来;这个公司早前在电商领域遥遥领先,但很快电商模式被国内其他企业学习,公司排名从全球前三名,掉至四、五名。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应是回到根本——不要乱,要把产品做得更扎实。于是公司创始人接管手机部,从CEO变成CEO兼手机部门总经理,重新处理供应链等问题。我从旁观察,看得到那时他有足够的定力,这个定力,我相信就是来自他创业时的情怀和初心。这对把公司带出下行轨道还是非常有用的。
因此,成就伟大的企业,能力、胸怀、情怀一个都不能少。(文章经授权刊登,问题略有编辑与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