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 News

启明星 | 启明创投投资企业加科思获艾伯维亿元里程碑付款,“借船出海”模式进一步被验证

21/06/2021 | IPO早知道

据IPO早知道消息,加科思 (01167.HK)于6月18日早间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在研项目SHP2抑制剂JAB-3312已分别完成与PD-1抗体派姆单抗 (Pembrolizumab) 以及MEK抑制剂比美替尼 (Binimetinib) 用药临床实验的首例患者给药,加科思将收到来自合作伙伴艾伯维20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本次触发的20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是双方合作以来,继首付款之后的第一笔里程碑付款——2020年5月,加科思与艾伯维(AbbVie)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加科思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肿瘤药SHP2抑制剂(包括JAB-3068和JAB-3312)。加科思正在全球三十多个临床中心展开SHP2抑制剂单药及联合用药试验。

加科思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印祥博士表示,“加科思的SHP2抑制剂是全球第二个获得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项目,自从与艾伯维展开合作以来,双方一直在共同努力,希望能加速SHP2抑制剂的全球开发。此次触发里程碑付款,为我们后续的研发注入信心,同时也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5月底与艾伯维的合作中,双方达成超过8.55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肿瘤药向海外市场进行专利授权金额最大的一笔交易之一。

得益于这项交易,加科思在2020年产生4.86亿元的收入,是港股生物科技公司少有的在商业化之前就能产生收入,拥有“造血机制”的公司。

随着项目不断推进,加科思将收到最多8.1亿美元(约52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付款。产品上市后,加科思拥有大中华区的全部商业化权益,合作伙伴负责海外市场销售,加科思将收到百分之十几的销售额作为销售提成。

某种程度而言,于2020年12月21日登陆港交所的加科思已是走在创新药出海趋势浪潮前沿的企业之一。

根据咨询机构ChinaBio的统计,2020年中国药企和海外药企的跨境交易达到271起,相较2015年增长300%,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以对外授权(license out)的形式争取海外市场份额。

王印祥博士则将这一“通过合作伙伴把药物销往全球市场”的模式称作“借船出海”。

加科思成立于2016年,SHP2抑制剂是公司的首个进入临床的项目。据王印祥回忆,PD-1当时已是业界热门靶点,若在2016年才着手研发PD-1为时已晚,因此团队在海量的科研论文中,顺着PD-1信号通路下游寻找有潜力的靶点,当时他在学术期刊《Cacer Research》的一篇论文中发现了SHP2这一过去三十年都未能成药靶点的潜力。

王印祥是贝达药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首个Me-too小分子抗肿瘤药药盐酸埃克替尼的发明人,这一项目被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称作“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工程”。

这段经历让他对产业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认为,“创新药的行业转折点已经出现,快速跟进式(fast follow)创新的红利已经不多,未来十年,行业机遇属于有能力研发面向全球市场的原创新药(first-in-class drug)的企业。”因此加科思选择靶点之时,就明确了“核心项目授权给大型药企,以获得全球市场份额”这一战略方向。

Cortellis数据库显示:自2019年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新药中,超过60%经过授权合作的交易(licensing deal),肿瘤药领域的交易更为活跃,2020年美国获批的肿瘤药中,几乎全部都被交易过。究其原因,生物科技公司具有敏捷、快速决策的优势,而大型药企拥有全球化运营经验,双方优势互补,可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出海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实力的重要指标。如同任何国际化进程中的公司,产品出海并非易事,而技术出海,则更是难上加难,国内有能力向跨国药企授权在研项目的公司屈指可数,成功授权的关键则在于技术实力。王印祥介绍,“授权给大型药企,产品必须要新(注:指新靶点),能做到全球前三,并且有很坚实的科学基础。”

加科思SHP2抑制剂符合以上标准。SHP2靶点作为PD-1的下游和KRAS的上游,治疗肿瘤的潜力已被业界认可。这一靶点自发现以来,从未成药,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创新药。从进度来看,加科思的SHP2抑制剂是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的项目,仅比诺华晚大约半年,稳居全球前三;从技术实力来看,加科思的在研药物的分子活性与剂量特性显著优于同类项目。

目前,除了SHP2抑制剂之外,加科思进入临床阶段的项目还有KRAS抑制剂JAB-21822,BET抑制剂JAB-8263,另有五个处于临床试验待启动(IND-Enabling)阶段的在研项目,以及五个临床前阶段的项目。

 

来源 | IPO早知道

作者 | Stone 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