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福布斯 ,作者Forbes China
编者按:启明创投投资企业曜影医疗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史浩颖此前接受了福布斯中国的采访,介绍了成立曜影医疗的初衷及医生主导的特色,她亦分享了数字医疗有望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拓展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对于打造费用可控的高品质医疗,她指出对外以患者为中心,在同质化竞争中打造差异;对内提高医院的人才储备及技术赋能,流程化、精细化、标准化医疗服务。曜影医疗希望把温暖的医疗传递给更多人。
正值曜影医疗在上海市的第六家门诊部——天山门诊部正式开业之际,启明创投微信公众号经授权转载福布斯中国的专访稿件。以下为专访全文。
曜影医疗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史浩颖
曜影医疗诞生于医生创业潮,是“医生办医”集团中的一员。在过去的10年间,医生们“医而优则创”,很大程度改变了中国民营医院的生态。
从2016年开出第一家门诊部起,曜影医疗经历了社会办医的风口起落,也与患者一同应对了新冠疫情由爆发到常态。目前,曜影医疗的600多人团队遍布上海、杭州、苏州。门诊量和业绩数额不减反增,这是曜影医疗在不确定时间中交出的确定答卷。
此前,曜影医院在上海开业。为什么要办这家医院?史浩颖说,是为了高品质医疗,为了患者需求的解决,为了学科建设,为了人才引进,最终是为了病人。她认为,“曜影的含义是初升的太阳,意味着生命、温暖、希望”,曜影医疗希望把温暖的医疗传递给更多人。
01/
全科+专科
高品质对标医生主导
创业这个词,总能撩拨起一些人心中原始的冲动,期待着与汹涌而至的时代机遇四目相对。
在中国,真正的医生创业潮始于2012年。那一年血管外科医生张强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辞职,彻底离开体制,开始自由执业。一年半之后,张强医生集团宣布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医生集团。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之后迅速成为中国医疗行业的一个趋势。
史浩颖也是这一趋势中典型的例子——从医学院博士毕业,顺利进入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和所有公立医院医生一样,史浩颖的职业生涯的一开始被学术研究、临床接诊、出国访学填满。但之后,史浩颖开始思考真正高质量的社会办医该如何发展,发挥多样化医疗服务的作用,来真正成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构成部分。
“医疗从经验医学进展到循证医学,再到精准医疗。”史浩颖不止一次强调专业医生的重要性。在曜影医疗,拥有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占比超过84%。全职医生38%拥有博士学位,一半拥有海外教育背景或从医经历,超过九成曾在国内三甲医院工作。“医生主导”(physician driven)是曜影医疗的特色之一,医生拥有自主决策机制。
“好医生必须是自信的,前提是他/她有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加持。”史浩颖说。作为心力衰竭方面的专家,在创业之前,史浩颖拥有20年的心脏内科和心力衰竭临床经验。她说,自己热爱这个专业,每每提到之前的经历,她会格外兴奋,侃侃而谈治疗病人的药物调整,20年前和20年后治疗技术的变化。
“即使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但不可因此忽视医生的作用。”在公司决策者的身份之外,史浩颖坚持履行医者的责任。作为曜影医疗心血管科主任,史浩颖每周40%的时间都在科室坐班,亲自接诊病人。
医患需要良好的沟通,医患共同与疾病作战,双方配合事半功倍完成诊疗。“好医生不仅要注意细节,还要有整体的意识。”史浩颖说。这也是曜影医疗从第一家门诊部开业起,便选择“全科+专科”分级诊疗模式的原因。
资本市场有句流行语叫“金眼银牙”,描述的是眼科与口腔科这两条专科赛道的可贵价值。相比于挖掘单一赛道,曜影医疗走上了“全科+专科”多学科合作的路径。史浩颖说,曜影医疗成立的初衷是给予病人高品质的医疗。“如果单靠一个心脏专科,我们是做不到这点的。”据介绍,“全科+专科”的分级诊疗模式在英美等国非常成熟,患者察觉身体不适后的第一个求助对象便是全科医生。
史浩颖解释道,一种症状的病因或缘于不同的专科疾病,例如头晕可能是高血压、神经系统或五官科的症状,这也意味着一位头晕的患者可能需要辗转三位专科医生。但在经过全科医生的总体评估后,患者可以确认更快、更准确进入专科治疗,提高就诊的效率。
自2018年起,曜影医疗便开始与排名全美第一的Mayo Clinic合作,设计诊疗服务体系与医疗质量安全体系。“全科能够覆盖80%的常见病,专科医生的医疗解决能力更强。多学科合作的体系打破了行政壁垒,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史浩颖说,这正是曜影医疗“国际医疗,中国创新”的体现。
目前,曜影医疗拥有一批来自中美英澳等地的全科和专科专家,建成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骨科、运动医学科、康复理疗科、皮肤科、口腔科、中医科等多个专科在内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团队,同时开设了专注男性、女性与儿童的多家健康中心。
数据显示,2022年曜影医疗20多门学科及亚专科的业务占比都在5%-10%上下。这种平衡恰恰证明了曜影医疗“全科+专科”诊疗模式的成功——安全(safe)、高效(effective)、及时(timely)——患者为中心(patient-centered)。
02/
数字化入场
提升效率预防“未病”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治病救人是天职,无病无灾是医生们的仁心。古时药房“但愿世间人无病,宁愿柜上药生尘”的楹联至今依然掷地有声。
在史浩颖看来,预防疾病要比治疗疾病更加重要,这个观点也几乎是医药人的共识。史浩颖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她是心衰方面的专家,对治疗“未病”有着深刻的体会。
“心力衰竭是一个严重的疾病,很多心脏疾病到了晚期都发展到了心力衰竭,比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瓣膜病等,我们和心脏介入医生和心脏外科的医生合作非常多,心衰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或手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生存。但是如果我们能在早一些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很多患者不用走到心力衰竭这一步。”她说。
对此,曜影医疗针对儿童、中青年、老人等不同年龄段开设了筛查、预防、诊断、治疗各个环节的医疗服务。
“我们会建议超过50岁的患者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每10年做一次肠镜,降低50%的肠癌发生率。我们还会对女性健康中心的患者进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的病人教育。”史浩颖举例说明,曜影医疗各个科室都必须确保医患有足够的沟通时间,比如心脏专科的首诊时间是1小时,复诊0.5小时,这样才能通过望触叩听尽早“发现问题”,给出病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上海曜影医院配备有各项对标业内领先水平的设备,以及媲美星级酒店的单人套间病房
史浩颖医生告诉福布斯中国,她在看诊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曜影医疗最初的患者人群是中青年商务人士,但在近年病人中7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明显增加。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在曜影医疗落地的长三角地区,老龄人口比例超过20%,已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阶段。
许多老年人被各类慢性疾病缠身,身体状态脆弱复杂,行动不便。然而治疗慢病不仅需要吃药,更需要生活习惯配合,定期监控指标。与此同时,自2020年开始的新冠大流行,防控措施下人员流动减少,医疗机构面临资金压力。多重因素叠加,都在呼唤医疗系统做出新的改变。
“曜影医疗需要的是人才和技术。”史浩颖说。数字医疗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曜影医疗长期布局的一个板块。史浩颖表示,对于管理者,一定要有精益管理的概念。在疫情形势下,曜影医疗旗下互联网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大量线上用户。不仅节省了曜影医疗服务成本,还降低了患者来回往返所承担的费用、时间以及感染风险。
“2022年上半年,上海经历了近3个月的封控。困难之下,我对曜影医疗的表现感到惊喜。”史浩颖说。据了解,曜影医疗2022年的总营收仍较2021年增加。互联网医院为曜影医疗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上海复工后门诊量得以较快恢复的一个重要原因。
03/
后疫情时代
社会办医院面临机遇挑战
投资建医院向来是重资产的生意。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门诊部像是一家公司的一楼前台,医院才是公司的整幢大楼。
和之前一样,曜影医疗依然选择与Mayo Clinic合作办院,汲取经验。这家排名全美第一的医学中心对曜影医疗而言是伙伴也是良师,背后则是医院的国际高品质对标。
就在曜影医院开业的前一天,上海及全国多地修改防疫政策,“新十条”的出现为持续三年的疫情带来了新方向。疫情放开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感染和医疗挤兑,在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后疫情时代,社会办医疗如何迎接新发展、逆势上扬是市场最关注的话题。
实际上,近十余年来,民营医院在内需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卫健委《2021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民营医院数量为24604家。2022年1-6月,民营医院诊疗人次数达31604.5万次,增长4.2%。未来有望进一步放宽社会办医门槛,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
经过40年医改进程,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已经不再是快速增长的增量市场,而是除极少数偏远地区外绝大多数省、市已经进入了医疗资源饱和的存量市场。这个阶段市场竞争激烈但效益增长缓慢,需要医院由粗放式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医疗服务有别于商业服务,所以对医院经营管理有更高的要求。史浩颖特别提到打造“费用可控”的高品质医疗。这不仅是大环境变化下社会办医院降本增效的变通方法,更是医疗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迭代升级——对外(患者)高品质医疗,以患者为中心,在同质化竞争中打造差异;对内(医院)提高人才储备及技术赋能,流程化、精细化、标准化医疗服务。
“曜影医疗的人才和技术相辅相成,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拓展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协同降低管理成本,形成差异化最后惠及患者。”史浩颖说。
对于未来,史浩颖医生在发言中给出了答案——曜影的含义是初升的太阳,意味着生命、温暖、希望。温暖和希望是治愈人心的力量,也能吸引更多医疗人同行。坚持走高品质医疗之路,用“温暖的医疗”传递一份爱与温暖。
来源 | 福布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