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启明创投投资企业臻络科学推出全场景帕金森病医疗人工智能系统智医灵心。值得一提的是,臻络科学在帕金森病诊疗领域拥有全球唯一的完整诊疗闭环体系。
臻络科学创始人兼CEO任康此前接受了中国新闻网的采访,他介绍了帕金森病的异质性特征、传统诊疗的挑战,并分享了创业最初的定位,及基于此建立了包含“疾病理解-技术转化-临床落地”的护城河。他也分享了臻络科学在医院市场、患者市场、产业合作、全球化发展等领域的进展。
启明创投微信公众号经授权转载。
臻络科学创始人兼CEO任康
当全球医疗AI行业仍在算法竞赛中徘徊时,启明创投投资企业臻络科学用12年时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通过构建覆盖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链条闭环体系,其以700余家三甲医院的临床实践沉淀为帕金森病诊疗建立起一座“数字基座”。这家中国医疗科技公司的实践揭示了一个关键认知: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真正的技术突破不在于单点算法的精妙,而在于对疾病本质的系统性解构与重构。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00万帕金森病患者,中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达1%-2%。作为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复杂的病理特征和动态变化性给传统诊疗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从早期筛查的困难到诊断的高误诊率,从治疗的个性化不足到康复资源的匮乏,每一个环节都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患者与有效诊疗之间。
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为这一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通过智能医疗设备的全时空监测、多模态数据的精准分析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量身定制,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打破传统诊疗的局限,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曙光。
在2025年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前夕,臻络科学发布了面向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的全场景医疗人工智能系统——“智医灵心”(GYENNO Intelligence),利用大模型、深度学习、经典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学习领域医学知识和专家经验,深度挖掘数据规律,并不断自我进化,以不同形态融入各类具身载体中,贯穿院内外全时空场景,为临床和患者提供帮助。
01/
破局“千人千面”的医学迷宫
帕金森病如同神经系统中的“变色龙”,每位患者的震颤、迟缓、姿势平衡和肌强直等运动症状以及一系列非运动症状都呈现出独特的时间与空间特征。这种高度异质性使得传统诊疗如同在迷雾中摸索——临床指南的标准化与患者个体的特异性始终存在难以弥合的裂隙。
臻络科学创始人兼CEO任康指出,在整个疾病周期中,帕金森病从筛查到诊断、治疗、康复等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各种挑战,包括早期筛查困难、诊断误诊率高、治疗个性化不足、康复资源匮乏等。而且这一疾病的进展是不可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加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家庭的照料负担也日益沉重。
如在帕金森病早期筛查困难,因其早期症状(如运动迟缓)往往被误认为是正常衰老现象,导致患者未能及时就医。传统筛查手段依赖主观判断,难以捕捉细微症状,漏诊现象普遍;而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等疾病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案和预后截然不同,传统诊断依赖影像学等检验检查、主观运动评估和临床经验,常有误诊出现。
“而不同患者的症状和进展差异巨大,帕金森病被称为‘千人千面’的疾病,但现有治疗方案多基于经验,难以实现真正的个性化诊疗;在康复阶段也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因国内康复资源不足,且缺乏针对帕金森病的专科康复策略,难以满足患者的长期需求;另外帕金森病也存在动态管理缺失,帕金森病患者90%以上的时间处于院外场景,传统模式难以实现动态监测,导致治疗效果偏离患者实际需求。”任康介绍道。
02/
医工交叉构筑内外部护城河
创始人任康的学术背景奠定了臻络科学的独特基因。这位兼具工科训练与医工交叉研究经历的CEO,在创业之初就锚定了一个精准切口:“帕金森病具有不能治愈、渐进发展、症状多维的特点,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任康觉得如果能够通过科研或是技术的手段解决这一疾病,一方面富含社会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够切实解决临床患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正是这种认知促使臻络科学建立起“疾病理解-技术转化-临床落地”的护城河。任康告诉记者,护城河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来解读。从内部看,臻络科学对于帕金森病的理解非常深刻,团队具备从学术科研到产品定义,再到工程技术转化以及整个商业化的端到端能力,与国内最顶尖的帕金森病专家保持多年的医工交叉合作,这些都使臻络科学不管是从产品维度还是从解决方案体系维度,都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拥有最完整结构的企业。从外部看,臻络科学所有的技术产品,都在临床上深度落地,已经从概念变成应用技术,甚至变成临床日常工作中非常习惯使用的技术工具。
上述提到的端到端能力在“智医灵心”系统的进化轨迹中尤为凸显。作为全球首个帕金森病全场景AI系统,其技术架构呈现出鲜明的混合驱动特征:既通过多种研究所产生的大量高质量多模态数据训练算法模型,又将最新医学指南与专家经验编码为知识图谱。这种“数据+知识”的双引擎模式,使得系统在筛查、诊断、评估、监测等多个方面达到临床可用水平的同时,保持着每季度融入新临床证据的迭代能力。
12年间,臻络科学开展了13项国家级课题,发表了40余篇SCI论文,研究成果被纳入《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这些课题涵盖了帕金森病诊疗的多个关键环节,从早期筛查到康复管理,让臻络科学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为后续的技术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3/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方案惠及世界
臻络科学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还拓展了服务场景,为患者提供院内外结合的连续性管理。
在医院市场,臻络科学已覆盖700余家三甲医院,提供人工智能诊断评估设备及/或多模态数据管理分析系统。这些设备和系统成为了医院诊疗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更科学地制定治疗方案。它们的存在,让医院的诊疗工作更加高效、精准,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就医体验。
在患者市场,臻络科学通过智能医疗设备(如“睿餐”防抖勺、“睿行”冻结步态辅助系统等)和人工智能远程评估、远程康复系统直接服务患者,满足院外管理需求。这些智能医疗设备或系统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晶,更是对患者人文关怀的体现。它们让患者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帮助,无需频繁往返医院,大大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同时,臻络科学与罗氏、赛诺菲、绿叶制药等全球药企合作,推动数字化临床试验终点的应用。这种合作模式为药企的研发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加速了新药的上市进程,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臻络科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其产品在德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进入医保体系。这一进展的背后,是公司对全球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不同国家的医疗体系、法规政策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帕金森病患者的痛苦却是相通的。臻络科学通过嵌入人工智能算法的医疗设备,满足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刚需。
其全球化成功的关键在于刚需驱动、数据优势和本地化策略。针对震颤、步态障碍等核心症状提供解决方案,基于临床实践迭代优化算法,并根据不同国家的医疗法规和支付体系灵活调整产品定位。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让臻络科学的产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接受和应用。
任康透露,企业的进化逻辑始终围绕两个不变的核心:对帕金森病诊疗本质的持续解构,以及对医工交叉方法的坚定践行。当被问及人工智能与医疗的未来关系时,这位创始人给出冷静判断:“技术进化的终局不是替代医生,而是通过增强人类的能力边界,让70%未确诊患者获得及时诊疗,让每个治疗决策都有数据可依。”这种理念正在转化为现实——在其系统覆盖的20万患者中,通过人工智能和融合感知技术实现早期筛查、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量化评估和连续监测、预测疾病进展或药物反应预测,进而提供个性化诊疗所需的量化依据。
最新文献显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将在2050年突破2500万。在这场关乎人类认知边疆的保卫战中,臻络科学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根本命题:当技术创新真正扎根于疾病演进的内在逻辑时,人工智能才能超越工具属性,成为照亮医学无人区的探照灯。其构建的诊疗闭环体系,不仅是中国创新力量的体现,更是全球医疗AI进化的重要路标——在这里,每个颤抖都被精确丈量,每次症状波动都转化为医学认知的基石,而每位患者都成为推动人类对抗疾病进程的参与者。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作者 | 李佳佳
编辑 | 李秋莹